【前言】
1936 年那会,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紧接着就琢磨起新的作战计划,这其中头一件大事,就是打算渡过黄河。
可当时国民党从中作梗,西路军没办法,只能踏上西征之路。这一路上,那困难简直数都数不过来,到处都是艰难险阻,结果最后,西路军人数锐减,剩下没几个人了。
陈昌浩琢磨着靠高敬亭的部队重振旗鼓,哪成想高敬亭直接怼回去:“我这庙小,可装不下你这大佛!”
高敬亭和陈昌浩相识都四年了,咋就闹得不欢而散?高敬亭为啥还冒出那么句话?
【一、陈昌浩】
1906年,陈昌浩出生在湖北武汉的一个普通乡村。这小伙子脑子灵,凭借聪明劲考上了高等学府。在学校里,他机缘巧合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陈昌浩被那套理论深深吸引,一头扎进对共产主义的探索中,1926 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之后,身为共青团一员的陈昌浩,在家乡扛起了宣传工作的担子。
1931年11月7号,红四方面军在七里坪正式成立。这时候,年仅25岁的陈昌浩挑起了大梁,当上了政治委员,负责领导这支新诞生的部队。
他们在中央苏区以外弄出块地,成了自个的稳固据点。在那乱糟糟的年头,陈昌浩带领的红四方面军靠着强硬的战斗能力,把英勇和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1936年10月,咱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三大主力顺顺当当会师了。这时候,中共中央跟中革军委一拍板,决定派兵去宁夏打新战役,这可是关乎继续向前发展的关键一步,对政治和军事机遇那都是重中之重!
红四方面军接到行动命令后,用一个月时间恢复体力、做准备。为啥?就是为了接下来能渡过黄河,去拿下北方的宁夏。
在这场战役的形势变化下,党中央做出决策,把河西那边的部队改成西路军,还让他们往西进发。可中央一琢磨,新疆那环境特殊,战场局势对西路军也不利,于是又决定让西路军撤回来。
可没想到,陈昌浩一收到消息,就斩钉截铁回电,说他绝对有把握完成接济任务。就这么着,一场激昂又悲壮的西行之路,轰轰烈烈地开场了。
在一场场打得血肉模糊的恶战之后,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那片土地上,把骨子里的坚韧和勇气全给亮了出来。他们拿自己的血肉之躯,硬生生地拼出一幅保卫家园的宏伟画面。这仗打得那叫一个狠,干掉了两万多敌人,可给河东的红军主力帮了大忙,有力地支援了人家。
可他们的对手可不好惹,那是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民团凑一块的联合势力,实力相当强。
面对敌我悬殊的实力,西路军可太难了。常常得搭上两三个战士的命,才能撂倒一个敌军骑兵,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河西那地,地形特殊,气候还贼严酷,后勤补给也跟不上,这可把他们打仗的难度拉满了。在这场较量里,敌我实力相差太大,结果西路军那些厉害的战士,最后就只剩下几千人了。
当时那情形可太难了,陈昌浩思来想去,拿定主意,把剩下那些从生死战斗里拼出来的部队,分成三个支队,让他们一批一批地,赶紧离开那打得热火朝天的前线,回延安去。
可这场西征最后败得一塌糊涂,给陈昌浩心里留下了一道永远都抹不掉的伤疤。
【二、分道扬镳】
咱队伍在祁连山打了败仗,遭遇了惨重挫折。当时情况危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一看形势不妙,没办法,只能在祁连山石窝紧急开会,商量着最后咋撤退。
在这场会议上,列席的领导们拍板,让总指挥徐向前跟政委陈昌浩先回延安,给中央说说情况。
徐向前其实压根不想离开自己的部队,他就想留下来稳住军心。可陈昌浩非得照着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办,没办法,最后他们那支才二十人的队伍,只好走上了这条险象环生的返程路。
可这从祁连山往陕北去的路上,马匪多得很。就一支二十来号人的队伍,那可太扎眼了。他们没办法,只能白天躲起来,趁夜赶路,可即便这样,危险还是如影随形。
他们好几次都差点撞上马匪,生存形势那叫一个险峻。在这要命的情况下,徐向前和陈昌浩一合计,决定分散着走,这样不容易被发现,能少死人。
半道上,陈昌浩可巧碰到了要去西北做生意的湖北老乡但复三。这但复三那叫一个热情,好吃好喝招待着,可帮了陈昌浩和徐向前大忙了。
可徐向前是山西人,那口音重得很,难免让人起疑。虽说旁边有陈昌浩这个湖北老乡帮忙打掩护,可安全才是头等大事。思来想去,徐向前决定先稍微歇一歇,接着马上就走人。
可陈昌浩身体向来不咋地,西征一路鞍马劳顿,身子骨更是虚弱得不行,实在没法再长途跋涉了。没办法,两人只能在这分开。
从长征那会到西征时期,他俩一直并肩同行,妥妥的革命铁搭档。
可生活哪能事事顺心,这时候徐向前得下一个艰难的决断。只有跟陈昌浩分开,说不定才能躲开那些不知道啥时候冒出来的危险。
【三 、“我这里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1907年,高敬亭出生在河南,骨子里透着河南人的那股子刚硬和热情。他心里明白,知识就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法子。
可家里情况不允许,高敬亭这书读到一半,实在没辙,只能不上了。后来黄麻革命爆发,高敬亭的命运就此被彻底扭转。
跟好多被穷折腾的年轻人一样,他一头扎进了这场关乎生死的革命斗争。他那股子英勇劲和积极态度,得到了中国共产党认可,顺理成章就成了党员。
高敬亭心里装着对党的信仰,清楚自己责任重大。在战场上,那可是冲在最前头,战友们都打心底信赖、佩服他。1930年,他当上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主席,还兼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的政委。
同一时期,陈昌浩是红四方面军政委,高敬亭归他管,两人还一起长期跟敌人死磕,一来二去,就有了很铁的革命情谊。
陈昌浩打心眼里觉得,找曾经是自己手下的高敬亭求助,这事准没错。可谁能想到,高敬亭直接甩了句 “我这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就把他给拒了。
这段历史,公开资料里不咋能看到。但有个事得明确,高敬亭当时坚决没答应陈昌浩,陈昌浩想借他的军队重新崛起。
说不定陈昌浩一直以来在军队里都是那种说一不二的权威形象,跟人打交道也习惯以上级的派头。高敬亭,没准是担心自己费劲巴拉建立起来的军队,要是被陈昌浩掺和,会走弯路。所以,高敬亭直接就拒绝了陈昌浩的要求。
【结语】
陈昌浩遭拒后,脸上实在挂不住,可又没辙,只能先打道回府,回了老家。
他一心想着在英山县那片拉起一支队伍,可国民党盯得紧,监视得严严实实,他折腾半天,啥成果都没有,最后没办法,只能灰溜溜回延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