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灵动性,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致良知的方法和路径。
这也是我们学习阳明心学最难的地方。那么,王阳明自己是如何把心学思想运用到实践中的呢?
王阳明致良知的方法,能解决一切棘手问题,学会他这些方法,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个办事高手了。
一、王阳明遇到的棘手问题。
修炼阳明心学的道场,就在红尘中,就在世俗中,就在各种棘手的问题中。
正德十五年(1520年),这一年是王阳明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他在没有朝廷的支持下,凭借个人的力量和影响力,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平定。
王阳明挽救了大明王朝。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如果没有王阳明阻挡,朱宸濠完全可以像当年朱棣一样,轻松攻到京城,将皇帝朱厚照赶下龙椅,自己坐了上去。
一是朱宸濠起兵突然,朝廷没有任何准备。
朱宸濠是利用自己的寿辰秘密起兵,而且,拥有八万精锐。
在朝廷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朱宸濠如果能背水一战,带着八万大军奇袭京城,他一定能取得成功。
明朝的军队都驻扎在各地,即使是拱卫京畿的士兵,也是分散驻扎在京城周边,因此,京城中的军队并不多。
对朱宸濠来说,只要他偷袭成功,就可以坐上龙椅了。同样作为朱元璋的子孙后代,谁当皇帝不是当呢?
二是皇帝朱厚照荒淫无度,引起正义之士的反感。更为关键的一点,朝中的很多宦官、大臣已经被朱宸濠收买,如果他到了京城后,这些人就会与叛军里应外合,帮助朱宸濠坐上皇位。
起兵谋反,最终受害的一定是普通老百姓,王阳明作为南赣巡抚,他不想让老百姓陷入战火中,这才冒着风险,带头号召各级官员招募军队,与他一同平定朱宸濠的叛乱。
朱宸濠在王阳明面前,不堪一击。
王阳明心如明镜,对朱宸濠的每一步军事行动都看得一清二楚,他仅仅用了43天时间,就把朱宸濠的叛乱平定,将朱宸濠活捉。
对大明王朝来说,王阳明立下如此不世之功,应该对他给予重奖。
可皇帝朱厚照十分荒诞,他在奸佞之臣张忠、许泰的怂恿下,决定带兵御驾亲征,要王阳明把朱宸濠在鄱阳湖上释放,他要重新将其擒获。
一个荒诞的皇帝,带着十余万大军,所到之处,粮食被搜刮得干干净净。
另外,张忠、许泰等人为了迫使王阳明把朱宸濠释放,千方百计对他进行迫害,让他疲于应对。
王阳明要如何做,才能让皇帝返回京城,不给南方的老百姓带来负担呢?
二、王阳明的解决办法。
所有的问题,都必须去事上解决,致良知也必须去事上磨炼。
王阳明是如何做的呢?
皇帝身边的奸佞小人们想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要王阳明修改捷报,上面写明是朱寿大将军,也就是皇帝朱厚照带领张忠、许泰等人将朱宸濠的叛乱平息。
显然,皇帝以及张忠、许泰等人要抢夺王阳明的功劳。
王阳明为了平定朱宸濠的叛乱,费尽心机,让很多人丧命,朝廷不仅没有给予奖赏,竟然还要王阳明把功劳让出来。
弟子们都认为王阳明不应该答应皇帝提出的条件。
这就是阳明心学与众不同的地方。王阳明认为,事情越棘手,越是修心时。
在王阳明看来,如果执着于功劳,就是陷入私欲中了,他问弟子:“我们的目的难道不是平定宁王的叛乱,避免老百姓陷入战火中吗?”
弟子点了点头。
王阳明语重心长地教导:“宁王的叛乱已经平定了,为何还要功劳呢?”
弟子恍然大悟。
王阳明没有任何迟疑,立即修改捷报,将功劳拱手相让,认为朱寿、张忠、许泰等人立了大功,而他仅仅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让老百姓早日过上安宁的生活,是王阳明的良知。这个过程,就是致良知。心中永远是正念,永远从大局出发做事,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本专栏重点参考资料:《王阳明全集》《王阳明传》《王阳明大传》《王阳明年谱》等。(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或AI生成,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