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红军8万,改编八路军4.5万,另外3.5万人被毛主席安排的真妙

 产品展示    |      2025-08-06 23:58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诫蒋介石抗日不成,遂率部兵谏。

双方激战后蒋介石被活捉,此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南京、日本、延安等方立刻表态,日寇自然是想张学良等人直接杀了蒋介石;

而南京方面则围绕着救蒋和攻张争论不休,野心家们也想时局越乱越好。

关键时刻,我党正式表态,哪怕有任何嫌隙,在抗日面前也要暂时放下。

周总理等人亲赴西安,表明了我党的态度——和平解决。

最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在此基础上,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

可阴险狡诈的蒋介石却将一个大难题抛给我党我军,那就是部队必须缩编。

没有编制自然也就没有后勤补给、物资供应,那么毛主席和党中央是如何打破蒋介石的阴谋的?又是如何壮大自身实力的?

八路军

自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伊始,国民党多次围剿我党苏区,制造了多少骇人听闻的血案。

但在抗日大义面前,我党不计前嫌再次决定接受国民党改编,同其合作。

西安事变后两个月,我党派周恩来、叶剑英两位同志赴西安与国民党代表谈判改编事宜。

彼时,全面抗日战争尚未爆发,南京政府许多人仍与日方各级高官有来往,两方藕断丝连。

再加上国民党方面在改编红军的指导思想上就有根本性的偏差,他们想的不是将红军作为中国抗日力量的有机部分,而是将削弱红军、限制红军、控制红军作为根本目的。

但毛主席等人也早有预料,当时,我军在陕北约有八万人的队伍。

如果按照蒋介石中央军的配置,一个齐装满员的师在八千人以上,一万人左右。但当时吃空饷风气盛行,大部分部队也达不到齐装满员,因此一般杂牌师也就三千到五千人左右。

基于当时的情况,我军谈判代表提出的编制数是四个军,十二个师。

其实,我军已经考虑到了蒋介石方面不会允许红军保留如此多的编制。

所以在谈判之初心里已经留有“余地”,哪怕蒋介石将我军压缩到七、八个师也能勉强接受。

可任谁也想不到的是,国民党压根就没想过让红军发展,直接给出了红军只能保留两个师的编制计划,其余人等直接解散。

解散是不可能解散的,而要按蒋介石的想法来,八万人的部队分为两个师,那一个师就有四万余人。

这哪里是一个师?这是将数个军的兵力放到了一个师的编制里,这种情况明显不可接受。

非但如此,蒋介石还要求红军不得设置军、总部一级机关单位,并且朱德总司令必须出国考察,新编红军部队总参谋长必须由南京方面的人担任。

种种苛刻的条件下,使得谈判迅速陷入僵局,双方不欢而散。

正在这段时间里,全面抗战爆发了。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制造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我党也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角度考虑,愿意在许多地方上让步。

短短一个月后,日军自华东地区进攻上海,威胁民国政府中心南京。

也因此国民党方面放宽了对我军改编的限制,允许设置师以上机关,朱德也可留任新编部队,南京也不再派人到红军担任总参谋长一职。

但最关键的一点,国民党一直不愿意松口——增加师级单位编制数。

南京方面还是只给两个师的编制,后又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谈判,蒋介石才勉勉强强答应增加一个师的编制。

我党顾全大局,同意了南京方面的要求,最终陕北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为115师、120师、129师。

虽然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称呼的是八路军,但事实上这个称谓只用了二十余天。

在9月11日,出于抗战需要,中国军队按海空军战斗序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编。

刚刚获得第八路军番号不久的我党武装被重新编定为第十八集团军,归到第二战区阎锡山麾下管辖。

可是由于当时交通通讯不便利等原因,大部分指战员还是习惯性的将自己的武装队伍称之为八路军,十八集团军则是较为正式的称呼。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国民党方面会对我军的编制卡得如此之严?

事实上,这涉及到了一场战争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经济。

战争的本质

编制问题根本上还是涉及到物资补给问题。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之后,接下来一个大难题就摆在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面前:

陕北地贫,何以养军?

没有吃喝物资、弹药钱粮,纵是比钢还硬的红军战士也不可能长期保持战斗力。为此,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决策是扩红加东征、西进。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扩大物资来源,同时发行边币建立自己的金融体系,从而提升根据地生产效率。

在西安事变之前,虽然张学良的东北军常打败仗,但只要蒋介石不那么咄咄逼人,东北军可以一直消耗下去。

可红军这边却消耗不起,可谓缺衣少粮。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方面已经资助了我军许多补给,到全面抗战前夕我军已经有了八万战斗序列。

如果没有钱粮,仅凭陕北这块地方,哪能养得起这么多人呢?

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后便大不一样了。

拥有正式番号的部队都可以获得国民政府的补给,换句通俗点的话说,那便是给枪弹、给粮草、给衣药。

在八路军改编后的第一个月,国民政府发放了叁拾万元的改编费用,并核定八路军具体军费为每月63万元,下辖四个支队的新四军则每月发给6.6万元。

当时蒋介石嫡系部队一个师每月约发给25万元,杂牌师则是16万元左右,我军一个师约在21万元。

考虑到我军不吃空饷的优良传统,国民政府实际上发给我军每师的军费与国民党杂牌部队相当。

东北军被蒋介石分化拆散后,我军大部一度陷入终日想方设法筹措衣粮的局面。

这样一笔军费毫无疑问的缓解了当时我军的窘境,这也是我党无论如何都要争取编制的原因。

只要我军名义上仍归属第二战区管辖,那么南京政府就没有不发放军费的理由。

除了获得军费,八路军三个师还得到了许多弹药补给。

就在改编前两日,国民政府给我军发放各类枪弹70万发、手榴弹1.5万发、迫击炮弹600余发。

对于财大气粗的国民政府来说,这些枪炮弹药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当时的红军而言,这些弹药约是我军所有主力部队弹药量的总和。

后来,第二战区阎锡山也在9月一次性给我军发放各类子弹100万发、冲锋枪200支,就连党中央也未曾预料到。

这也是为何蒋介石要死死地卡住我军编制的原因。

但陕北约有红军八万人,八路军只有四万余人的编制,剩下来的人该怎么办呢?

英明决策

就在红军接受国民党改编的同一天,1937年8月22日,一场决定我党抗日武装斗争方式的大会隆重召开。

那就是洛川会议,我党、政、军主要领导22人参加此次会议。

在会议上,毛主席对抗日战争做出了高度概括的战略思想指导,其中还包括如何对待国民党、如何扩大自身的问题。

这其中,肯定也得解决国民党在编制上卡脖子,我根据地产能不足、难以养兵的问题。

除去国民党给的编制之外,还有数万人的队伍该如何供养呢?

谈判之初,我方的提议是作为西北地区的留守部队,但被国民党否决,毕竟地方保安部队也是有正式编制的军队。

国民党要是答应了,就相当于是变相同意了红军的扩编要求,这是他们不可能同意的。

于是毛主席与党中央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下子解决了这部分人的问题。

一是建立系统的军校。

中央军委将红大更名为抗大,通过招收办学的方式,一边培养人才,一边吸收大量理论知识、教授能力优秀的军官。

既解决了数千人的编制问题,还以此建立了我党我军的系统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另一方面则是将剩余部队以独立团的名义编入八路军麾下,八路军总部为其筹措一部分军费的同时,适当扩大各个独立团的自主权。

在保证八项规定的前提下,各独立团各自发展,定期汇报。

同时,独立团也属于正式的八路军武装,与国民党正规军拥有同样的身份地位。

这一开创性的举措使八路军许多支部队扎根于群众之中,一边发展壮大自身,一边也更利于摆脱国民党部队的监管。

事实上,能实现独立团这种编制,也是因为我军支部建在连上,有严密的组织性和党的坚强领导。

但凡领导稍有些涣散软弱的组织,类似于独立团一样的存在就很有可能尾大不掉。

而到了百团大战时期,八路军已经发展了数十倍,这正是基于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这个英明决策。

最后一个方面,则是建立留守兵团。

考虑到陕北延安是我党的中心所在,三大主力师东进山西抗日之后,必然要有一部分精锐部队留在延安,护卫党中央的安全。

于是中央军委先是设立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从全军范围内挑选精锐力量,组成了八路军留守部队,司令员为萧劲光。

这支部队比起我军三大主力而言,最大的不同就是政治上极为突出。

毕竟三大主力除了自身筹措的补给之外,还有国民政府发放的军饷,而留守兵团则既要耕也要战。

通过耕战合一的方式来解决经济粮食困难,这种方式在我军历史上比比皆是。

比如1940年时,由于物资周转太过困难,著名战将王震就曾带领359旅到南泥湾大生产大开荒,保障了自身乃至中央的物资补给。

而早在1944年8月,刘少奇就提议将我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更名为人民解放军。

不过毛主席及中央军委考虑再三,还是觉得要以和平建国为重,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哪怕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之后,考虑到时局的变化,八路军更名到解放军的进程也一直没开始。

直到1948年,解放战争开始两年后,我党才在全军范围内彻底完成了从八路军到解放军的转变,形成了大名鼎鼎的四个野战军加上华北军区。

改编后的东北武装力量被称为东北野战军,西北武装力量被称为西北野战军,陈粟大军更名为华东野战军,刘邓大军则更名为中原野战军以及华北军区。

这种编制方式是按照地区来划分的,但随着三大战役的开展与结束,野战军用地区来划分显然不太合适。

于是建国前最后一次大改编,将以地区划分变为顺序划分,这也就有了我们熟悉的一、二、三、四野。

到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军也经历了数次大改编,当然,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参考资料

1、毛泽东与八路军新四军的诞生.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9-07-18]

2、中国政府网(生平简介、人物评价及主要作品文字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