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比赛打了二十局,两位当事人分差一直紧咬,让人呐喊一句“这不是电影,是现实啊”。
凯伦·威尔逊这个名字,按理说在斯诺克圈子里算不上是让人一听就发抖的大魔王,但提到“囧哥”这称号,混迹球坛的老铁估计都能脑补出他台前台后那副可爱中带点苦涩的憨厚神情。
十年光阴,说短不短,说长也未必。
人生还能有几个十年,只怕再磨一把剑,手就抬不利索了。
上海大师赛的桂冠,他十年两问鼎,这背后藏着的跌宕起伏,真不是一两句鸡汤就能糊弄过去的。
比赛当天,威尔逊和卡特的决赛前半段还算和风细雨,彼此间寸土必争,但情绪基本都在可控范围。
不过到了7-9这个瞬间,一面倒的趋势突然中断,卡特那股不服输的劲头爆发,连续扳两局,比分咬成9-9平,真的是连吃瓜群众都坐不住了,觉得这决赛得拖到凌晨才有定论。
威尔逊这小伙也是真有“背水一战”的样子,第十九局单杆直接干了个86分,第20局更是尬死卡特,只拿1分,直接定乾坤。
大家都听腻了“单杆破百”这种数据,但要知道全场三杆破百、六杆50+,这实力谁看了不说一句“稳”。
卡特也不是省油的灯,一杆140,七杆50+,但最后结局这种事情吧,有时候真就讲点天命成分。
再把光影往前拉,绕不开那年囧哥54号种子冲破天花板的爽文剧情。
2015年的上海,威尔逊连斩强敌,堪称黑马本马,决赛生生把特鲁姆普逼到绝境,10-9险险翻盘,那一刻的鲜花和掌声怕是多少后辈做梦都难碰一次。
但命运也爱玩弄人。
有谁会想到,卫冕路上,囧哥刚提裤子准备干一番大事,结果第一轮被迈克尔·怀特“零封”,直接打包回家。
2017年又重蹈覆辙,没熬过首轮。
这要是搁在电视剧里,都能凑两集“英雄迟暮”桥段出来。
但人家没气馁,2018年打进四强,在半决赛遇到了“火箭”奥沙利文,说真的,碰上这哥们儿再有信心都得“凉半截”。
6-10,输了,但一点都不丢人。
隔年,2019又进八强,这回倒在了全盛时期的丁俊晖手下。
2023就更没什么好说,直接2-6倒在宾汉姆的拍子下,众人一脸“咋又这样”的表情。
到了2024年,早早又被周跃龙0-6扫地出门,那滋味,怕是比“王者99连跪”还扎心。
回到今天的舞台,十年就像是一圈很慢很慢的钟摆,既打磨着意志,也消耗着希望。
囧哥之前多次“早死早超生”,一度成了大家调侃的段子素材。
关于他“十年磨一剑,难得出窍”的网络段子都快写成相声剧本了。
大家说他是“斯诺克诚实劳动人民”,“把丧演出了味道”,没想到还真熬出了头。
可能正是反复的跌倒和爬起,那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吃上了现实BUFF,今儿终于轮到他笑到最后。
其实说到底,一场顶级对决比的不止台球技巧,心态、耐力、运气都得齐活,稍微关键点掉链子,那就是“回家收拾行李下回再见”。
比赛奖金也算让人眼馋。
冠军21万英镑,差不多203万人民币。
亚军分到10.5万英镑——都能在一线城市买个厕所贵点的房改车位了。
四强有7万、八强3.5万、16强也有1.75万,连一轮游和外卡选手都能混个1万镑落袋。
再叠上张安达的单杆最高分奖,这哥们儿直接147满分、再进账1万英镑,网友都说“人生巅峰不过如此吧”。
这些数字,摆在台面上,既是实力的证明,也是压力的来源。
你以为这些选手机、挑夜宵的小钱钱容易拿?那是人家台上“九死一生”换回来的。
中国军团的表现,也有不少看点。
赵心童一路杀进四强,1/4决赛6-1把丁俊晖拍翻在地,丁神今年有点小失落,首轮都和张安达费了好半天劲,6-5险绷到最后一口气才过关。
张安达虽然16强止步,但那杆147,直接艳压全场。
肖国栋也进了八强,止步卡特手下。
大家总吐槽中国斯诺克太容易掉链子,其实这种大赛,“偶像落马”已经像隔夜的豆腐脑——并不稀奇。
更何况赛场风云变幻,输赢有时只是一念之间。
玩家们常爱说“数据不骗人”,但只有自己走过低谷的人才知晓,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像攀岩,一不小心就掉回原点。
有媒体调侃威尔逊这十年的经历搞得像职业过山车——从黑马、冠军到首轮陪太子读书,没有多少人能稳得住心态。
可他偏偏就能,像个定力十足的老兵一样,每次跌倒都爬起来拍拍衣服。
哪怕一度被质疑、被笑话,像极了网络上那句自嘲:“再难的路,终究有人乐意咬牙坚持到底。”
时至今日“冠军梦”终于再现,多少人感到“意难平”终于“心里松了口气”——就像是班里那个总被揶揄的中等生,毕业上了北大,让大家哑口无言。
不过话说回来,球迷们也别想着一人一辈子一直挂神装。
每个巅峰背后,都是数不清的低谷和饮泣时光,连胜也是要付出几倍的努力,那种“爽剧”只存在视频剪辑里,现实世界没有bug加速器。
话糙理不糙,“十年磨一剑,锋芒总有时”,囧哥能靠坚持刷出第二杯羹,别人也许只是等在下一个“春天”。
不管你是冷静理性的分析派,还是站在喝彩席的激情党,看到一名选手在命运长跑里把自己活成一道风景,谁都会心生敬意吧。
有趣的是,这届大师赛虽然聚光灯都打在冠亚军身上,其实每一位站上赛场的小将背后都有一摊熬夜成瘾的故事——张安达的“147满分”、周跃龙0-6打爆囧哥、赵心童搅局“中英双雄”,这些桥段,就像电视剧的多线编剧,只是难得的是,最后的“主角光环”属于那个从不自暴自弃的家伙。
其实球迷们最喜欢看谁?未必是一帆风顺的超级英雄,反倒是那些“失意者逆风翻盘”“老兵不死只会迟到”的老套路,最能破防大家的心。
人们爱看逆袭,好像在这份胜利里,自己也能藏一丝希望和寄托。
回望此役,从2015年初出茅庐的少年到2025年再登顶的老将,囧哥走的每一步都注释着一句话:“跌倒不丧,翻身耀眼”。
有时候台球这行,不拼天赋拼耐心;有时候才发觉,人生也是如此。
很多时刻的成败,早就在那些默默走过的沉寂岁月里埋下了种子。
是的,台球场上终究会有人一夜成名,也有人一败涂地,但更难得的是那些一次次爬起来、拒绝被命运规划台本里分配结局的普通选手。
那么你怎么看?你喜欢的是像威尔逊一样,凭坚持和韧劲逆袭的“老兵”,还是一战成名的爆破型选手?
这种逆袭故事,你有没有在身边、在自己身上经历过?
一块来聊聊,想听听你的故事和感受。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