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掀桌子了!

 产品展示    |      2025-09-10 23:21

全球贸易版图震荡: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

1575名码头工人竞争着仅有的733个工作岗位,美国洛杉矶港口堆积如山的空集装箱无声地诉说着这场贸易战的惨烈代价。

2025年夏,华盛顿的空气里弥漫着不安。白宫的一纸关税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全球经济领域掀起惊涛骇浪。特朗普政府宣布对150个贸易规模较小的国家征收10%至15%的统一关税,波及国家遍布东南亚、非洲、加勒比地区和中美洲,影响人口超过10亿。

几乎同时,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石墨出口加征综合税率高达160%的关税。这种看似专门针对中国的措施,实际上引发了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01 关税大战,全球贸易陷入寒冬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4的表决结果,裁定特朗普实施的大部分全球关税政策非法,认为这些关税超越了总统职权范围。 然而,这并未立即阻止关税战的升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描绘了一幅黯淡的图景:2025年7月,全球贸易信心指数创下近20年新低。世贸组织预测,如果“对等关税”全面实施,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将从3.3%断崖式下跌至4.3%。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直言不讳地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成为压垮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02 能源贸易,从繁荣到近乎归零

中美能源贸易的断崖式下滑,正在把一场“关税豪赌”变成地缘经济的悲喜剧。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总量,从曾经的百万吨级别骤降至不足一吨,创下近五年最低水平。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七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总量不足一吨。 这种变化源于2025年初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中方的反制措施对美国能源产品加税:原油10%,煤炭、液化天然气15%。

美国能源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瞬间消失。特朗普眼看着中国市场的大门一寸寸关上,手里能用的筹码越来越少。

03 稀土王牌,战略资源的博弈

中国不仅控制全球近90% 的稀土提炼产能,还掌握着从开采、加工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技术。4月4日,中国宣布限制六种重稀土金属的出口,立即引发了美国企业的恐慌。

五角大楼的评估显示,如果稀土供应被切断,美国的军工体系将在9个月内瘫痪,F35战斗机、战斧导弹等核心装备的生产将受到直接威胁。一架F35战机需要417公斤稀土,一艘核潜艇的消耗量更是高达4.2吨。

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了极为严格的管理:出口许可证有效期仅为六个月,并明确标注“禁止军用流向”。 同时还启动了“黑名单”机制,一旦发现有企业违规将稀土转用于军工,涉事企业将被永久性地切断供应。

04 大豆与芬太尼,贸易战的另类筹码

中国长期以来是美国大豆出口的最大客户,占美国大豆总出口量的20%。 3月初,中国海关撤销了三家美国大豆出口商的进口许可证,导致美国大豆期货市场当天应声跌停。

美国农业部随即下调了2025/26年度大豆出口预估1200万吨,导致美国农户收入减少46亿美元。 面对美国的压力,中国迅速调整采购策略。2025年4月,中国进口商在一周内从巴西采购了至少240万吨大豆,创下了单周采购量的新纪录。

芬太尼成为了贸易战中的另一个筹码。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将“毒品战争”作为其竞选口号。 北京方面针对芬太尼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但前提是美方将此前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相关关税降至2024年的水平。

05 科技博弈,半导体产业的暗战

8月底,中美第四轮谈判结束,结果再次引发广泛关注美国又一次在关键议题上选择了“让步”。 英特尔、高通、德州仪器这些芯片巨头罕见地站到一起,向政府传递同一个信息:“我们不怕加关税,但我们怕断供。”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突然宣布,将英特尔大连、三星中国半导体、SK海力士中国等企业从“经验证最终用户”(VEU)名单移除。 这些工厂只允许维持现有产线,未来不批准扩产和技术升级。

黄仁勋公开警告:如果美国彻底封锁,中国本土芯片产业一定会成长起来,到时候美企再想进来就难了。 美国政府这才在中端芯片上“留一条缝”,用降配产品满足企业利益,同时延缓中国追赶步伐。

06 多元化战略,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中国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例,从2018年的19%降至2025年的15%。 东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2025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2万亿美元。

同时,中国对拉美、非洲、中东的出口也在快速上升,“一带一路”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更值得关注的是出口结构的变化: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正在成为“新外贸三大件”。

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更是全球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的核心供应国。 中国原油进口可以来自俄罗斯,天然气有中俄和中亚的管道,国内页岩气、煤制油也在提速。 美国能源的“不可替代性”早已不复存在。

07 企业抉择,市场与政治的两难

美国企业面临艰难抉择。苹果和特斯拉在华营收占比仍分别高达18%和22%,一旦供应链受到“卡脖子”的威胁,华尔街的压力将首先反噬特朗普政府。

高盛的最新模型显示,如果关税战全面升级,到2026年美国GDP将损失0.8个百分点,失业率将增加0.6个百分点。 供应链中断和通胀上升将导致美国家庭平均每年多支付1300美元的税收。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战略似乎正在进行调整,从“极限施压”转向“先稳住经济,再拼地缘”。 在4月底,他与印度总理莫迪会面,提出了“印太经济走廊”的设想,试图用印度和越南的产能来替代中国的供应。

贸易战的硝烟逐渐散去,留下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全球经济格局。

洛杉矶港口的空集装箱堆积如山,太平洋上满载稀土的集装箱与运载美国乙烷的货轮擦肩而过。 这些画面成为了这场全球贸易冲突最深刻的注脚。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警告称,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在全球供应链中造成严重的成本扭曲和干扰,叠加的关税措施将对最不发达国家造成不成比例的毁灭性打击。

在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中,世界正在寻找新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