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赛结束的哨声,在沈阳铁西体育中心上空回荡时,估计连赵本山自己都没缓过神来。
这事儿怎么说呢,就挺魔幻的。
前几年,他儿子赵一楠——或者说我们更熟悉的“赵大牛”,上新闻的标题还离不开“天价运狗”、“直播间豪刷百万”、“败家子”这些标签。
结果一转眼,人家成了组织一场几万人狂欢的足球赛的幕后推手。
这剧情,你放电视剧里都得嫌编剧脑洞开太大了。
说真的,这孩子的“黑历史”要是打印出来,估计比他爹的小品剧本还厚。
咱们这些网民的记忆可都好着呢,谁不记得那个在直播平台里杀红了眼,为主播“嗖嗖”刷礼物,几十万出去连个响儿都听不见的公子哥?
还有那个轰轰烈烈开张的减肥训练营,装修花的钱都够拍部小成本电影了,结果呢?
没俩月就干黄了,学员吐槽说不专业,最后关门大吉。
那时候,网上骂声一片,说老爷子一辈子在黑土地上刨食攒下的家业,全让他当游戏币给充了。
这种事儿吧,放娱乐圈里也不是孤例。
你看看张国立家那位,张默。
根正苗红的中戏毕业生,要啥有啥,结果非要去沾那些脏东西,亲爹老妈出来替他道歉,头发都愁白了,也没用。
路是自己走的,牌是自己打的,抓了一手好牌,非要当成废纸扔出去,谁也拦不住。
所以啊,当赵大牛要搞足球赛的消息传出来,我第一反应就是:得,又来了,这回准备烧多少钱听个响?
可怪就怪在,这次的响声,跟以前不一样。
范志毅、张玉宁,这些在中国足球史上能留下名号的人物,都给他请来了。
辽宁篮坛的定海神针韩德君也来撑场子。
更别提他爹那帮徒弟,赵家班的大旗一扯,乌泱泱来了一片。
这阵仗,你说是玩票,那格局也太大了点。
关键是人家没把这事儿当成富二代的堂会,票价定得那叫一个亲民,20块钱,现在买杯奶茶都不止这个价了,你就能进去看一场球。
赵大牛这次没躲在豪车里,也没坐在VIP包厢里,而是穿着一身运动服,满场飞奔,拿着对讲机吼得嗓子都哑了。
从拉赞助到跑宣传,再到现场的安保医疗,事无巨细。
这哪还是那个挥金如土的阔少,活脱脱一个被甲方折磨秃了的活动策划。
他这步棋走得太刁钻了。
他没碰那些自己不熟的,而是选了“足球”,尤其是在“东北”搞足球。
这是什么概念?
东北这旮瘩,对足球的感情,那是能当饭吃的。
辽足当年“十连冠”的辉煌,是刻在一代人骨子里的骄傲。
这些年东北经济不景气,足球也跟着没落了,多少人心里憋着一股劲儿。
赵大牛这场球,就像往一堆快熄灭的炭火里,猛地扔进去一把干柴,那火“呼”地一下就起来了。
他没直接靠他爹砸钱,而是聪明地用了他爹的名气做“杠杆”,把自己的人脉和资源盘活了。
这跟之前纯粹的“败家”是两码事。
以前是把钱扔水里,现在是拿钱当鱼饵,钓上来的可是人心和口碑。
一场球赛下来,体育场周边的饭店小馆子,老板脸都笑烂了,这不就是最实在的“地方经济振兴”么。
说到底,星二代这身份,就是个放大器。
你做点好事,能被放大十倍;你干点蠢事,能被放大一百倍。
活在父辈的影子里,想喘口气都难。
但资源握在手里,是用来炫耀还是用来做事,完全是两回事。
你看人家跳水皇后伏明霞的女儿,跑去非洲帮人修水井,做公益,那也是利用了家庭的光环,但没人会骂她。
赵大牛的前半生,可能就是跟自己较劲,跟那个“赵本山儿子”的头衔较劲。
他越想证明自己,就越是把事情搞砸。
可这次,当他不再琢磨着怎么摆脱这个标签,而是心平气和地利用它,为家乡办了件实事的时候,大家反而觉得,这小子,好像长大了。
当然,一场球赛的成功,算不上什么“洗白上岸”。
人生的路长着呢,谁知道下一个路口他会往哪拐。
但起码,他让所有人,包括可能最不相信他的赵本山,都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那个曾经让老爹操碎了心的浪子,似乎找到了一个比直播间打赏更有趣的游戏。
这事儿能不能干长久?
谁也说不准。
但这一次,他出名,不是因为他是谁的儿子,而是因为他办成了一件事。
这就够了。
至于下一场比赛什么时候踢,咱们就搬个小板凳,等着瞧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