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虎牢关。
黄沙漫天,空气里都是铁锈和马粪的味道。一个男人骑在马上,画戟上还滴着血,他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
他叫吕布。
关前,是号称十八路诸侯的讨董联军,几十万大军黑压压一片,却死一般寂静。没人敢动,没人敢出声。因为刚刚,联军好几员大将,一个照面就被吕布挑于马下。
这哥们儿,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人形高达,武力的天花板。
可就在联军的队伍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兵,正死死盯着吕布。他叫典韦,当时还是个nobody,归在陈留太守张邈的帐下。谁能想到,这个日后能为曹操以一挡百,战至最后一滴血的猛人,此刻就站在几十步外,攥紧了手里的长戟。
奇怪不奇怪?
号称猛将如云的联军,真正敢上去跟吕布碰一碰的,居然只有三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家伙——刘备、关羽、张飞。
曹操的阵营里,夏侯惇、夏侯渊这俩狠人当时都在。典韦也在。为什么他们都成了“观众”?是怕了吗?还是有别的原因?
这事儿,得从根上说。
所谓的十八路诸侯,听着唬人,其实就是个大型“创业者联盟”。盟主袁绍是名义上的CEO,但各个“分公司”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大家凑在一起,不是为了匡扶汉室,而是为了刷声望,抢地盘,完成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
谁都不想把自己的核心团队,折在一个前途未卜的战场上。
曹操当时是什么状态?他刚刚起步,手里的牌不多,夏侯惇和夏夏侯渊就是他的王炸。夏侯惇那年三十出头,性如烈火,是员悍将,后来被射瞎一只眼,直接把眼珠子吞了继续战斗,猛得不像人。夏侯渊呢?“急行军”的祖师爷,擅长千里奔袭,打的就是一个快准狠。
曹操把他们当宝,怎么可能让他们去跟吕布硬碰硬?
赢了,功劳是盟主袁绍的,还会被袁绍猜忌,这是职场大忌。输了,自己的老本就赔进去了。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曹操是个精明的投资人,他玩的是长线,绝不会为了一时的KPI,去消耗自己的核心资产。
所以,他按住了手下的大将。
那典韦呢?这个被后世称为“古之恶来”的男人,力气大到能单手扶住被大风吹倒的旗杆。在加入军队前,他就是个游侠,为了给朋友报仇,他提着仇家的人头,大摇大摆地穿过整个街市,数百人追他,没一个敢上前的。这种狠人,会怕吕布?
不可能。但他当时只是个小兵,人微言轻,没他说话的份。他只能看着,把那股杀气憋在心里。
于是,舞台就空出来了。
这时候,谁最需要这个舞台?刘备三兄弟。
他们当时要啥没啥,没地盘,没兵马,光杆司令三个。对他们来说,风险就是机遇。打赢了,一战成名,天下皆知。打输了,反正也没啥可输的。
这就是一场赌上全部身家的“路演”。
所以张飞第一个冲了出去,一声“三姓家奴”,吼得地动山摇。然后是关羽,青龙偃月刀拖出一道寒光。最后是刘备,也提着双股剑加入了战团。
这场“三英战吕布”,说白了,不是一场歼灭战,而是一场表演赛。刘备三兄弟打出了名气,他们的“股票”瞬间暴涨,从无人问津变成了潜力股。吕布呢,也打出了威风,坐实了自己“天下第一”的名头。
皆大欢喜。
可如果,那天曹操没按住自己的大将,派出典韦、夏侯惇、夏侯渊去围攻吕布,结果会怎样?
吕布虽强,但他最大的优势在于“赤兔马”带来的超高机动性和“方天画戟”无与伦比的攻击范围。可典韦是步战之王,手持一对八十斤重的铁戟,近身肉搏就是他的领域。夏侯渊速度奇快,可以不断骚扰牵制。夏侯惇正面刚猛,能扛住吕布的冲击。
这三人要是配合起来,吕布就算不败,也绝对讨不到好果子吃。
但历史没有如果。那一天的选择,决定了他们一生的走向。
三兄弟一战成名,开启了颠沛流离却又波澜壮阔的创业之路。
而吕布,虽然在虎牢关风光无限,却始终没搞懂一件事:个人的武力,在时代的洪流和诡谲的政治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他像一件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却总被不同的人掌握着发射按钮。他反复无常,最终在下邳白门楼,被自己曾经的手下捆成了粽子。临死前,他望着曹操,还在问:“明公,得到我,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曹操只是冷笑。他想起了当年那个在虎牢关前,不可一世的战神。
至于典韦,那一战后不久,他就被曹操发现了。曹老板如获至宝,让他做了自己的贴身保镖。在宛城,张绣叛变,典韦为了保护曹操逃走,一个人,一双铁戟,堵住了营门。史书记载,他身边的人都死光了,他自己身上“被数十创”,双戟都砍钝了,就直接抓起两个叛军当兵器,活活砸死十数人。叛军不敢从正门进,只能从别的门绕进去。典韦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死了半天,还站着,没人敢从他身边经过。
曹操逃出生天后,听闻典韦战死,嚎啕大哭,比死了亲儿子还伤心。他亲自为典韦祭奠,并收养了他的儿子。
夏侯惇和夏侯渊,则成了曹魏帝国的擎天之柱,一个镇守一方,一个开疆拓土。只是,夏侯渊最终在定军山,被刘备那边一个叫黄忠的老将斩于马下。
那是公元219年,距离虎牢关下那场“表演赛”,已经过去了整整29年。
当年的看客和演员,都已经成了历史的主角。他们用一生证明了,虎牢关前那一刻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命运。而命运的齿轮,早在那个黄沙漫天的下午,就已经悄然转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