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人工智能竞赛进入「深水区」,人才储备已成为企业突围的核心壁垒。近期 DeepSeek 在招聘市场的动作,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再添一把火 —— 这家以技术硬核著称的 AI 公司,正通过精准的人才布局加速冲刺。
过去一周,DeepSeek 时隔数月再度登陆领英平台,集中释放 10 个核心岗位的招聘需求。这一沉寂后的密集动作,被业内解读为「扩编攻坚」的明确信号 —— 在大模型技术迭代进入关键期的当下,头部 AI 企业正通过系统性人才引进构建竞争护城河。
在这批岗位中,三个锚定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研发职位尤为抢眼。岗位说明书显示,工作地点将落地北京中关村和杭州未来科技城两大 AI 产业高地:前者依托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的人才储备,形成了完整的 AGI 产学研链条;后者则凭借阿里巴巴全球总部的产业资源,构建了从算法研发到场景落地的闭环生态。这种「双中心布局」,既瞄准了基础研究人才,也兼顾了技术商业化团队的搭建。
纵观全球 AI 人才市场,激烈的争夺早已白热化。Meta 创始人扎克伯格曾亲自以「1 亿美元签约奖金 + 千万年薪」的条件挖角顶尖研究者;谷歌 DeepMind 通过设立「AGI 专项实验室」吸引科学家加盟;国内战场同样硝烟弥漫 —— 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年薪最高达 201 万元,蚂蚁集团「Plan A」项目以「技术合伙人」身份招募领军人才。在这场较量中,DeepSeek 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实战机会」:其已落地的代码大模型、多模态交互系统等产品,能为研究者提供从理论到应用的完整验证场景。
作为国内首批实现大模型商业化落地的企业之一,DeepSeek 的技术实力已通过市场验证 —— 其推出的代码生成工具在 GitHub 开发者社区累计获得超 10 万星标,多模态模型在国际权威评测集上多次刷新中文任务纪录。但 AGI 研发需要更庞大的跨学科团队:此次招聘的岗位既涵盖「多模态大模型训练工程师」等技术岗,也包括「AGI 伦理研究员」等新兴职能,显示出企业对技术安全性的前瞻布局。
对求职者而言,这波招聘提供了独特的成长土壤:加入团队可直接参与「千亿参数模型训练」「人机协同决策系统研发」等前沿项目,北京、杭州两地的研发中心均配备了千卡级 GPU 集群,能支撑最前沿的算法实验。更关键的是,DeepSeek 推行的「技术决策权下放」机制,让核心成员可主导具体研究方向,这种「试错自由」正是吸引顶尖人才的重要砝码。
DeepSeek 的招聘动作,折射出国内 AI 企业在全球人才博弈中的策略升级 —— 从「高薪抢人」到「搭建事业平台」,从「单点挖角」到「系统育才」。当 AGI 竞赛进入「耐力跑」阶段,持续的人才供给能力将决定最终的胜负格局。对于这家正加速崛起的 AI 公司而言,这批新加入的力量能否推动技术突破?我们或许能在明年的大模型技术峰会上找到答案。
你认为 AGI 研发最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