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包钢股份和北方稀土发布了一则让市场闻风而动的消息稀土精矿价格单季度猛涨37%,达到单吨26205元,这可已经是连续5个季度的涨幅了。而就在股民还没反应过来之际,就有人赶忙抛出问题,“500万吨稀土资源,手握15%的全国萤石矿,股价也就2.54元,这到底是天大的机会,还是个巨大陷阱?”
这个问题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毕竟,咱股民对资源股的一大信条就是——资源越多,钱越多。然而,现实往往啪啪打脸,资源的价值并不总能和股价打成正比,尤其是像包钢股份这样的稀土概念股。今天咱就一起来深扒这其中的奥妙,用普通人都看得明白的大白话聊聊它到底能不能给你带来“财富自由”。
先来说说稀土,有人戏称它是“工业维生素”,新能源车、风电设备、芯片制造都离不开它,用途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按理说,稀土价格猛涨,背后逻辑就是需求旺盛,这本来是股价拉升的好材料。可惜的是,包钢股份的稀土业务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钱景光明”。它的核心问题卡在两个难以绕开的大坎。
第一个坎就是,稀土的价格涨了,包钢股份却不能“自由发挥”。它的稀土精矿只能卖给“亲戚”北方稀土,价格直接挂钩稀土氧化物的市场价,公司本身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一连涨了五个季度,累计价格猛增56%,但多赚的那点毛利还得贴补给它的钢铁业务。没办法,2025年三季报一出来,大家都发现,这家企业的情况不算太优全年收入是245.59亿元,利润总额虽然跨过了13亿的大关,但钢铁行业的利润率连8%都不到,靠稀土业务创下的46%毛利,结果还真就是往钢铁业务的“窟窿”里填了下去。
第二个坎,则是政策的两面性。今年10月9号,商务部直接提升了稀土出口限制,甭管是开采技术还是设备,乃至国外用中国技术生产的产品,都得经过许可才让出口。虽然这明显是一波利好,强调了稀土的战略重要性,未来大概率还能烧出经济腾飞的火箭,可也别忘了,限制出口的代价是——海外市场逐渐收紧,包钢股份的稀土销售主要靠国内市场,这就没那么多增长空间了。好在,国内这块还算“抗打”,下游需求比如磁材和新能源风电都挺给力,倒是还撑得起来。
不过,收藏着15%萤石矿的包钢股份,再加上800元/吨的超低成本,一些朋友可能会忍不住兴奋,觉得这不过是挖金矿,卖火箭。确实,它的萤石业务今年价值飙升,定价从去年低迷时的不到2000元/吨,现在已经涨到了3000-3600元/吨的区间,但实际上可“伺机而动”的点,可能比稀土业务还要苛刻。
比如萤石公司虽然压低了成本,把800元/吨玩得出神入化,利润率能保持在15%左右,但还得看好下游的“小情绪”。今年上半年,萤石虽然价格有所回升,可是包钢的销售依旧受到采购量波动的影响。毕竟氢氟酸企业的开工情况才是最终决定萤石价格的关键。另外,它的产能缩放是个亮点,刚刚进入试车的蒙古国项目,让投资者看到了一丝曙光,不过感觉,它可能更多是公司未来故事的一部分,而不是马上能够现钞成“真金白银”。
那么,为什么资源这么多,包钢股份的股价还难以大涨?其实核心问题出在散户的“眼睛”上。摸不清门路,不打数据的算盘,就容易掉入三个让人看走眼的坑
首先,很多散户不明白,资源储量和实际可变现的利润不是一码事。500万吨稀土和1.3亿吨萤石听着可怕,实际上这些可都是创新了开采和分离技术,成本都不低。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资源矿一般都会有配额限制,不可能想挖多少挖多少。你看到的,在账面上的资源就像一片金山,但真要挖出来并卖掉,还得有时间、有套路。
其次,有人把北方稀土的好消息误读为包钢股份的利好。没错,北方稀土的前三季净利润翻了快三倍,而它家开始一路上涨,但这一反应限于自身情况。包钢股份的稀土是原材料供应,和北方稀土这种加工商能赚的差价不是一码事。
最后,财务结构上的压力也值得注意。公司负债高企,流动负债是流动资产的1.66倍。就算这段时间靠稀土涨价扭亏为盈,过去的亏损还是个隐形的“账单”。一旦未来市场价格回调,包钢股份的风险只会增加,而不是消减。
资源股,说简单点,是个压力够大,故事极好但节奏也极难跟上的赛道。对普通散户来说,入场绝对不是闭着眼睛一股脑买进去,而是要懂得看风向、盯财务,带脑子操作。比如摸清稀土精矿价格的季度调控和政策动态,关注流动比率、毛利率等简单明了的数据,都是有效避坑的好办法。最重要的是,仓位不要过重,这类股适合做波段,控制好自己的贪欲,别跟风空耗时间,才是理智之道。
那些年你有没有一腔热血买进资源股后,发现账户像被扒皮一样狼狈不堪的经历?你觉得资源股的机会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得多点耐心、少点冲动才能抓住真正的“金主”?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说不定咱们能一起摸索出炒资源股的最佳套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