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洁:绿色贸易蓬勃发展增强新动能

 产品展示    |      2025-11-22 23:13

(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绿色贸易主要指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国际贸易全流程,涵盖绿色产品、技术、服务及规则的综合性贸易模式。即在贸易中将环境与社会成本纳入考量,在贸易活动的全生命周期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气候变化应对置于重要地位,通过市场机制和规则引导,促进全球经济向低碳、循环、可持续方向转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是绿色贸易目标的公认来源,呼吁各国通过贸易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使用。

从具体内容看,绿色贸易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一是贸易对象的绿色化。包括环境友好型产品如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资源集约型产品如节能家电、高效电机,安全健康产品如绿色食品等;同时也涵盖绿色服务如碳交易、绿色金融、碳足迹核算服务等,以及低碳技术如碳捕集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二是贸易流程的绿色化。即研发、采购、制造、物流、营销等供应链各环节的绿色低碳转型,以及贸易活动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最小化、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物流路径以降低碳排放等。三是环境与社会等外部成本的纳入核算。即把传统贸易中被忽视的碳排放、资源消耗等环境成本,以及劳工权益等社会成本纳入贸易活动的核算体系,推动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一致。

发展绿色贸易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举措。强调发展绿色贸易,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发展绿色贸易是应对国际经贸规则调整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绿色贸易也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新潮流,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美国清洁空气法等的实施推动绿色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发展绿色贸易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绿色贸易通过推动进出口产品结构向低碳转型,从贸易端倒逼相关产业减少高耗能、高排放环节,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污染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再次,发展绿色贸易是破解传统贸易瓶颈的迫切需要。绿色贸易有利于推动传统贸易企业摆脱价格战及“内卷式”竞争,通过绿色转型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发展绿色贸易对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绿色贸易可推动贸易结构向高端化演进,壮大外贸新动能。绿色贸易聚焦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产品及技术进出口,推动对外贸易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环境友好型转型。其二,发展绿色贸易有利于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推动绿色设计生产、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为企业在信息获取、生产经营、市场拓展等方面赋能,帮助企业降低转型成本,更好适应海外市场需求变化。其三,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低碳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有助于激活绿色贸易新动能,进一步增强我国外贸发展韧性。

当前,我国绿色贸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海关总署数据,绿色能源领域,2024年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9%,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2000亿元,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绿色交通领域,铁道电力机车出口量连续5年保持增长。截至今年8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478.26亿元,已逐步成为引导资金流向低碳领域的重要平台。发布“中国机电产品碳标识”,实现产品碳足迹“可见、可溯、可认”,助力企业在国际采购中更具竞争优势。

我国是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通过拓展绿色贸易,我国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广泛运用,缩小了发展中国家绿色技术差距和资金缺口,降低了对化石能源依赖,有利于加快全球绿色转型进程。过去10年间,我国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60%和80%。我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完成了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项目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助力发展中国家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国的风电、光伏技术和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在南非北开普省的风电场,我国龙源电力的风机每年可生产约7.6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在哥伦比亚光伏电站,由我国电建江西院承建的光伏项目首条集电线路成功实现并网发电。通过输出绿色低碳产品和技术、降低成本、引领规则和国际合作,我国正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