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何不愿批等额本金?背后藏着这些秘密

 新闻动态    |      2025-07-26 07:50

一笔50万的房贷,两种还款方式,月供竟相差800元,银行却悄悄把你推向更“有利可图”的那条路。

“王女士想办理等额本金房贷,却被信贷经理婉拒:‘您工资流水不够高,还是选等额本息稳妥些。’”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各地银行网点反复上演。表面上,这是银行对客户还款能力的谨慎评估;背后,却隐藏着银行不愿明说的利益逻辑和风控规则。

在房贷申请时,两种主流还款方式有着本质差异:等额本金每月偿还固定本金+递减利息,首月月供较高,之后逐月降低;等额本息则是每月固定还款额,初期大部分偿还利息,本金占比小。

以50万贷款20年、利率4.2%计算:等额本金首月需还款3875元,之后逐月递减;而等额本息每月固定还款3073元,比等额本金首月少800多元。

01 银行的风险规避策略

等额本金对银行的最大挑战在于其初期还款压力显著增大的特性。当借款人选择等额本金时,第一个月的还款额比等额本息高出近30%,这个陡增的还款压力直接考验借款人的现金流稳定性。

银行风控系统对此极为敏感。交通银行惠民贷的审批标准揭示了一个行业共识:当借款人总负债超过月收入50%-70%时,贷款风险系数将急剧上升。等额本金的首期还款额很容易让借款人逼近甚至突破这条“负债率红线”。

等额本金对借款人收入稳定性要求更高。建设银行在允许客户调整为等额本金时,明确提醒借款人需谨慎评估自身经济状况,因为“贷款的初期还款压力较大,可能会对借款人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银行通过收入证明和流水分析发现,多数普通工薪族的工资增长曲线是平缓渐进式的,难以匹配等额本金前期高、后期低的还款结构。

02 银行的经济利益考量

等额本金方式下,银行的总利息收入明显减少。由于每月都在减少本金余额,利息自然随之递减。同样的50万贷款20年期,等额本金总利息比等额本息少7.3万元。

这看似不大的差额,在银行千亿级别的房贷业务规模面前,会累积成巨额利润差异。

银行资金运作模式更偏好等额本息带来的稳定现金流。等额本息每月固定还款额便于银行进行资产负债匹配和流动性管理,降低了资金调度成本。

而等额本金前期高后期低的还款结构,对银行的资金规划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等额本息在贷款初期偿还的利息占比较高,意味着银行能更快回收贷款收益。在利率上行周期中,这种前期收益集中化的特点使银行减少了未来利率波动风险。

03 政策支持与变革曙光

面对借款人需求,政策层面开始松动。2025年4月1日天津公积金新政明确规定:在偿还贷款期间,借款人可以根据收入变化将还款方式由等额本息变更为等额本金,或反向变更。这一政策打破了以往“还款方式一旦确定无法更改”的行业惯例。

建设银行也推出了还款方式调整服务,但设置了严格审核程序。借款人需要提供身份证明、贷款合同、银行流水等材料,经过银行对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的重新评估后,才能变更。

部分地方信贷改革正朝着更灵活的方向发展。江西宁都工业园区推行惠企信贷“一通办”改革,将贷款审批环节压缩30%,全流程从2-3个月缩短至15天。

虽然主要针对企业贷款,但这种效率提升的理念可能逐步渗透到个人房贷领域。

上海杨浦区最新发布的“YOUNG立方”政策中,对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给予最高200万元住房补贴,这类区域人才扶持政策间接提升了高潜力人群的还款能力,可能使他们更容易获得灵活的还款方案。

金融博主小陈在社交平台分享道:“在银行拒绝我选等额本金后,我额外存入10万提前还款本金,再转为等额本金,省下利息6万多元。”这类民间智慧正在购房者中悄然传播。

上海杨浦区为吸引内容创作者,推出最高200万元购房补贴政策;江西宁都工业园区的信贷审批改革将流程压缩至15天。这些政策虽未直接改变银行计算方式,却为借款人提供了更多空间争取理想方案。

专业理财师常说:“没有最好的还款方式,只有最合适的”。等额本金虽总利息少,但前期高压可能让工薪族喘不过气;等额本息月供稳定,却要支付更多利息。

房贷选择如同一场马拉松,不必强求初期冲刺,关键是保持全程稳定节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财智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