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儿为止,这位现任韩国总统遇到的五宗司法纠纷都被按下“暂停键”,在韩国宪政史上可是少见的 huh——那些可能威胁李在明未来五年稳稳执政的“地雷”全都被扫除了。
李在明的法律麻烦其实可以追溯到几年前担任地方官的时候,而随着今年4月前总统尹锡悦被罢免,他以共同民主党的候选人身份再次角逐总统宝座,并且顺利当选,这些案件的政治敏感度一下子飙升啦。
在韩国的司法体系中,处理现任总统的刑事案件本身就有一些模糊地带,再加上李在明所处的特殊政治氛围,这些案件的处理变得特别棘手。
这五个案件分别涉及:违反《公职选举法》的案子、房地产开发中的舞弊案、挪用公款的案件、对朝非法转账的案子,以及教唆伪证的指控。
那“违反《公职选举法》案”在上月9号被推回重审了,至于“教唆伪证案”的二审,从5月12日之后就一直没有敲定开庭时间,其他三起案件都直接宣布了延期——大概在李在明下台之前,也基本上没啥机会再翻出来了。
这次被推迟审理的“对朝非法汇款案”,从理论上讲,算是对李在明构成最大威胁的案件之一。
据检方指控,李在明在2019年执政地方时,与手下合谋,涉嫌要求一家公司代为支付两笔涉及朝鲜的款项:一是2019年访朝费300万美元;二是朝鲜智慧农场项目的经费500万美元,合计总额达到8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5700万元。
这件事不仅金额相当大,而且还牵扯到朝鲜这个敏感话题——按照韩国法规,地方政府跟朝鲜合作或交流,都得向统一部报备。检方指出,李在明没按照规定去申报,另外,涉及的资金数目明显超过了普通地方合作的水平。
有人觉得,像这样规模庞大的资金,其实就是李在明在帮朝鲜避开制裁,偷偷赚外汇,合法吗?
关于“违反《公职选举法》案”,这可是五个案子中司法程序最完备的一件,已经经过了一审、二审的流程,所以李在明只能请求最高法院出手,把案件发回重审。
检方指控李在明在2018年竞选京畿道知事期间,收受企业或个人提供的资金,涉嫌非法资金驱动,并用虚假账目隐瞒资金的来源。此外,他还被指控利用职权干预地方政策,以换取对自己竞选的支持承诺。
如果再次审理后维持有罪,李在明可能会失去总统的资格。按照韩国的法律规定,候选人如果因为选举舞弊被判了刑,接下来的10年内都不能参加总统竞选,也就是说,今年的选举结果会被直接视作无效。
白话点说,“地产开发舞弊案”跟“挪用公款案”这两个案子,基本上都属于属于经济性质比较浓厚的案件。
前者可以说是典型的官商勾结案件,起因于李在明在担任京畿道知事时参与的一宗大规模土地开发项目。检方指控他利用职务上的影响力,帮特定的开发商争取到位于南部地区的高价值土地开发权,并通过繁琐的政策调整和土地用途审批流程,让开发商获利大约800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大概41亿元的非法收益。
这件事情也发生在李在明担任京畿道知事的那段时间里,时间大约是在2018到2021年之间。据说他涉嫌挪用地方政府的公共资金,用于私人政治活动,比如用政府预算支付自己竞选团队的员工工资和各种活动经费,具体涉案的金额还没有明确说清楚。
要说“教唆伪证案”,通常被看作是威胁程度最低的一类案子啦。检方指控李在明在一些其他案件的调查里,曾经教唆证人作假证,想要掩盖真相。
五起案件全部推迟,并不是偶然的事情,而是在韩国特殊宪政体制下,司法机关和青瓦台核心圈相互配合、心照不宣的合作必然发展。
虽然韩国宪法里没有明确写总统可以免于刑事起诉的规定,但实际上却有一种暂停追诉的宪政惯例在发挥作用。
前总统朴槿惠在忙的时候,她的亲信干政案调查一度被拖延。而李在明的案件延宕,也主要是在遵守“韩国总统不该被诉讼干扰”的老规矩。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现任的总统,李在明一旦被密集审讯,可能会引发政局动荡。如今韩国正面临经济放缓、半岛局势、韩美关税谈判等多重难题,司法系统采取“技术性推迟”,既不追究李在明以往的案件,也为了避免出现政治空白,里面其实也有考虑到全局的因素。
没有后顾之忧的李在明,也能更放开手脚,勇敢追逐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决定把总统府迁回青瓦台,好像对什么“魔咒”都没有太在意。
只要李在明不像朴槿惠、尹锡悦那样在当总统期间闹出大乱子,至少未来五年,他的大局基本上就稳稳的了。
至于以后会不会被翻旧账,还得看李在明究竟能不能像前辈文在寅那样,做到让对手无法撼动的地步,甩掉青瓦台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