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一生的最大成就,并不止于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胜利,更在于他对日本社会进行了深远且全面的重塑。美国政界迄今都视他在战后推进日本改革的措施为无与伦比的典范,极力推崇这一历史功绩。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时分,日本裕仁天皇用无线电向全国发布了投降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随之以同盟国的胜利终结。仅仅过了两周,8月30日下午,麦克阿瑟率领四千美军在日本神奈川县厚木海军机场降落。他采取的这一举动存在不小的风险。当时,东京等地依然有不少军国主义残余分子制造事端,局势并未真正安稳。据随行人员回忆,那一日,素来不带钢盔的麦克阿瑟悄悄地把手枪挂在身上,作为最后的防身甚至自尽手段,可见他对可能发生的变故做了最坏打算。
现实并未验证他的忧虑。这个民族尊崇礼仪,同时也有强烈的对抗精神。输得彻底后,他们却显得格外顺从。抵达之后,麦克阿瑟很快就洞察到了日本社会的这种心理。他随即在9月2日的签字仪式上,调动了400架B-29轰炸机和1500架战斗机,密集编队飞越东京湾上空,震慑了所有在场的日本代表,也在东京市民中引发了巨大恐慌。对日而言,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威慑,而对于美国,这样的排场不过是国力的一个缩影二战中,美军军机产量高达30余万架,这次出动的规模不过九牛一毛。
9月11日,麦克阿瑟抵达东京,建立驻日盟军总司令部,把原先的美国大使馆直接改造成了自己的公馆。美国总统杜鲁门已下令,日本一切行政和统治权归属于麦克阿瑟,他在日本拥有最高权限和最终决断权,日本政府必须无条件配合。麦克阿瑟的命令甚至可以跳过日本当局,直接指挥权力与军事行动。
在正式开展治理前,麦克阿瑟意识到必须先处理“象征权威”天皇。裕仁当时仍然被许多军国主义者奉为神明,信仰的力量不可低估。为确保安全,麦克阿瑟特设了专门的警卫队伍,办公室警戒级别极高。随后,他让日本前外相吉田茂出面联络天皇,安排见面事宜。吉田茂,旧体制下有名的亲英美派人物,给麦克阿瑟反复叮嘱一系列会见礼节,诸如称呼、拍照等细节,不可冒犯天皇威仪。
而会面当天,这些诸多规矩却被麦克阿瑟一一无视。他坚持带摄影师入场,并主动要求合影,最终留下了那张天皇拘谨站立、麦克阿瑟双手插腰的历史照片。此相片随后在未获天皇许可的情况下公开出版,在日本社会引发巨大震荡,使得原本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形象瞬间破灭。而在合影之后,麦克阿瑟甚至“无意中”踩了天皇的影子,引发日本现场副官愤懑,被警卫带离。随即,他们进行了一场史无记载的私下会谈。尽管具体内容无人知晓,但外界根据以后事态发展推断,彼此之间应有过复杂的威胁与妥协。
麦克阿瑟最初曾有意追究裕仁的战争责任,但很快意识到,在天皇命令下,地方军队普遍选择了配合解除武装,这种威信等同数十万精锐部队。他权衡之下,决定不对皇室成员提起诉讼,保留天皇体制。1946年元旦,裕仁在麦克阿瑟授意下,发布了著名的《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神性的地位,称自己不过是一介凡人。自此,神坛上的天皇时代终结,为军国主义者提供的“神权借口”也随之瓦解。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宣言只是破除现代天皇的“神格神权”,并未直接否定日本神话中天皇与国民血缘祖先的神性渊源,也未完全废除帝王神仪。因此,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并未就此罢休,仍对天皇进行变相的神化宣扬。
实际上,自1926年以来,日本以天皇名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数不胜数。裕仁理应首当其冲接受清算,却因美方政策幸免于难,这也成为部分观点认为战后审判未尽彻底的原因之一。
而在惩处战犯、清除财阀方面,麦克阿瑟的行动成效参差不齐。四大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于1945年年底被强行解体,数十个中小财阀同样被拆分重组;对于许多重大战犯和极端武装分子,却基于种种权衡选择宽宥。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石原莞尔、臭名昭著的731部队长石井四郎等人,都未受到应有的审判。通过推动“公职追放运动”,约有二十万极端分子和军国主义官员失去公职,日本右翼势力遭遇重创,只是效果远未达到外界预期。
当日本政局基本稳定后,麦克阿瑟开始推行更为彻底的社会改革。他深知军国主义长期对日本民众思想的侵蚀,因此在落实变革时采取从群众基础做起的路线。日本战败后,国家经济陷入瘫痪,农业产出锐减,每人每日口粮甚至不足200克,饥饿成为普遍现象。麦克阿瑟紧急从美国调运大量粮食与经济支援,以350万吨大米、20亿美元援助缓解民生疾苦,并向全国广播,“保证从此不再发生饿死的人”。这一措施彻底改变了日本民众对战败未来的恐惧情绪,有些人甚至第一次吃上以往专属军队的精米。
依托良好的民心基础,麦克阿瑟主导起草了日本新宪法。据日本宪法调查会时任会长高柳贤三回忆,面对日本政府的消极抵触,麦克阿瑟直接警告,如不接受新宪法的规定,将对天皇本人启动战争审判程序。日本方面最终不得不屈服,1946年,新宪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空前强调基本人权赋予国民选举权、出版集会自由、住宅安全保障、反对无据搜查等。妇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新当选国会议员中,罕见出现了数十位女性,一时成为轰动事件。
土地改革也在1946年底深入推进。法案限定每位地主最多保有65亩土地,其他部分必须低价出售给农户。租赁地亦被严格调控地价。通过这个举措,日本几千年固化的封建土地结构被彻底打破,绝大多数佃农首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有日本革命者曾感叹:很多人为了理想奋斗终生,最终也未能彻底推翻旧体制,却没想到麦克阿瑟一下子彻底完成了土地革命。
在麦克阿瑟掌控日本时期,他不仅是实际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更因替日本带来了可见的改变,收获了广大日本国民的信任和敬重。甚至有统计显示,五年多时间里,日本民众给他寄送了多达五十万封信,内容涵盖投诉、建议,乃至极富个人感情色彩的表白。当他于1951年被召回美国、离开日本时,送行群众达20万人,人们哀痛难舍,并非出自奴性,而是发自内心感谢他为日本社会所带来的诸多权益和实际福祉。
日本战后的高速崛起,与美国的深度介入和有意识的扶植密不可分。虽然在部分领域,美国确实对日本进行了限制和遏制,但同样赋予其诸多超出应有份额的利益。以《波茨坦公告》第八条为例,按理仅允许日本保留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美方指定岛屿,但美国后期安排下,像琉球群岛、钓鱼岛等地区权益也落入日本之手。正因如此,战后的日本在国际结构中始终对美国言听计从,对美关系极为依赖。这是一种深层利益绑定,对于这个国家多数人来说失去美国的庇护,意味着将承受重大的利益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