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高温求救信号#
重组棋局落子 央企换挡提速 地方重塑格局
资本市场的棋盘上,国资正落子如飞。
煤炭巨头中国神华突然出手。8月4日公告拟收购国家能源集团旗下13家能源资产——从煤炭开采到煤化工,再到物流运输。全链条整合。一体化运营。这是要打造能源“超级航母”?更猛的动作在船舶领域。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进入倒计时。8月13日,中国重工股票将永久停牌。历时多年的“南北船”合并收官。1151.5亿重组金额。刷新A股纪录。海洋装备“国之重器”雏形初现。
中化系同步突进。中化国际布局高性能工程塑料。中化装备强化橡胶机械。化工产业链正在被重新焊接。
地方国资的棋局同样精彩。
宁夏出手就是“三大新旗舰”。交通投资集团、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农垦集团。6家区属国企一夜重塑。“破‘小散弱’?必须下猛药!”宁夏国资委负责人直言。河南的整合更显野心。国际陆港核心区加速建设。内河航运资源全域统筹。开放窗口正在推开。天津政策加码。并购重组瞄准绿色石化、生物医药、空天深海。甚至鼓励收购未盈利资产。为什么?破解“卡脖子”技术!
重组浪潮背后是政策与时间的赛跑。
2025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冲刺哨声已响。国务院国资委定调:国有资本必须向“三个集中”——国家安全领域、国计民生领域、战略新兴产业。数据不会说谎。上半年央企战新产业投资占比突破37%。目标?年底战新收入占比35%!
更深层的逻辑在市值管理。2024年起,央企负责人考核新增“市值管理”指标。回购增持潮涌。招商证券数据显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年内回购79.3亿。股东增持96.1亿。真金白银托底估值。
但整合绝非简单合并。
“专业化整合才是核心。”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点破关键。重组要服务国家战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缺一不可。看看龙源电力的动作——并购8家新能源公司。装机容量飙升4.9%。这不是规模游戏。是绿色转型的生死竞速。
更隐秘的战场在创新生态。浙江白马湖实验室的试验值得玩味。校企双聘科学家。5种成果转化模式。钙钛矿电池、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从这里冲向市场。而北京国资委的布局更超前:对科创子公司实施长周期考核。允许失败。宽容试错。
重组之后?新质生产力才是终局。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说得透彻:要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改革高地。中国广核集团已冲锋。核能领先、新能源倍增、未来产业启航——七大计划剑指75%营收来自战新产业。财政力量同步护航。2024年科技支出10567亿元。税收优惠加码研发。1.85万亿加计扣除。六成流向制造业。
棋至中局。重组只是起点。
央企数量从196户减至97户?2025年又新增至100户。数量波动背后是逻辑质变——减法做存量优化。加法做增量开拓。40余家央企仍待解决同业竞争。中国稀土、华电国际们的重组清单还在拉长。
资本早已用脚投票。深海科技板块单日主力净流入6939万。江龙船艇单日飙涨7.38%。市场闻到了海水深处的铁锈味。
收官不是终点。而是新竞争的开始。当中国神华的煤炭帝国遇上宁夏农垦的现代农业。当中化的工程塑料碰撞天津的生物医药——重组释放的。不仅是规模红利。更是创新裂变的火种。
国资的棋局。才刚刚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