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海外华人富豪揭晓,坐拥身价2.39万亿,看看你认识几个?

 新闻动态    |      2025-08-19 10:50

15世纪初,伴随着郑和下西洋,开启了华人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海外的序幕,康乾时期,由于国内人口激增,再加上土地兼并加重和海禁等因素,很多东南沿海地区的渔民失去了生计,被迫出海前往东南亚诸岛另谋生路。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又有大批华人纷纷转战欧美淘金。据统计,目前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总数已经超过了6000万人,他们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商界,海外华人靠着卓越的商业智慧,书写了无数传奇,创造出了人类史上诸多伟大的企业,与此同时,他们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海量财富。在最新的《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中,我们便发现了数百位旅居海外的华人企业家。我们挑选了其中排名靠前的十位,这十人当前的财富拥有量总和折算成人民币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39万亿元。接下来,老马便带领大家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

No.10 杜纪川

杜纪川,美国金士顿科技CEO,1941年出生,现年84岁,祖籍浙江丽水。他出身优渥,父亲是民国时期主管全国电影审核的高官,母亲则是一位大明星,后来随着国军败退,一家人移居到了台湾省。中学时期的杜纪川学习成绩很差,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好大学,于是杜纪川前往德国,投奔在不莱梅开中餐馆的叔叔,在叔叔的餐馆里做一些端盘子洗碗之类的杂活儿。由于德语说得很蹩脚,经常遭到客人们的讥讽,再加上叔叔也并不是很待见他,于是杜纪川下定决定好好读书,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经过几年时间的边工作边自习后,杜纪川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德国的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毕业后,他前往美国求职,在餐厅里打过工,也做过房地产中介。1982年,杜纪川和另一位华人孙大卫在篮球场意外相识,此后两人便一直合作至今,并于1987年携手创立了大名鼎鼎的金士顿。杜纪川以100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球第163位。

No.9 孙大卫

孙大卫,美国金士顿科技执行董事,1952年出生,现年73岁,祖籍山东。他4岁丧父,自己和两个妹妹由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拉扯大。长大后,孙大卫不仅成绩优异,而且篮球打得很棒,他身高接近1米9,在台湾大同大学读书时,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亚青杯比赛。孙大卫原本计划读完大学后去当演员,但是母亲强烈反对他混娱乐圈,因此他放弃了这个念头。1977年,毕业后的孙大卫前往美国,应聘到一家电脑公司做起了工程师,年薪五六万美元,妥妥的高薪白领。

1982年,在球场结识杜纪川之后,两人联手创办Camintonn公司,做起了电脑主板生意,孙大卫负责产品研发,杜纪川负责销售,几年后,他们将这家公司以6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IBM的死对头AST公司,两人成功斩获了第一桶金。随后,他们将赚来的钱拿去炒股,结果运气不好,正好赶上87年的美国股灾,双双赔了个精光。同年,两人决定再次创业,金士顿由此应运而生,如今,金士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内存制造商。孙大卫在金士顿的持股比例与杜纪川相同,他在本次榜单中的身价同样是1000亿元。

No.8 郭鹤年

郭鹤年,嘉里集团创始人,1923年出生,现年102岁,祖籍福建福州。他的父亲晚清时期下南洋,前往马来西亚开办中药铺,后来又兴办各种实业,因此郭鹤年从小家境优渥,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曾在新加坡的贵族学校念书。1942年,新加坡被日军占领,学校停课,郭鹤年回到马来西亚,经人介绍进入日本三菱公司设在马来西亚新山市的分公司上班。1945年日本投降后,大批存储在马来西亚的物资为了不被盟军收缴,于是低价甩卖,郭鹤年抓住机会,以很低的价格将其抄底,这成为了他日后飞黄腾达的原始资本。

1947年,郭鹤年前往新加坡创办力务克公司,主要经营糖米油盐和船务业务,很快就赚得盆满钵满。1957年,马来西亚宣布独立,百业待兴,嗅到机遇的郭鹤年果断回到大马,创办郭氏兄弟集团(嘉里集团前身),并逐步将其打造成为了集地产、金融、酒店、产业、种植业、商贸和船运等于一体的超级商业帝国。目前,嘉里集团控制着全世界20%的糖业市场,并且拥有全亚洲最大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郭鹤年以1100亿元的身价位居全球第150名。

No.7 赵长鹏

赵长鹏,马耳他BN交易所创始人,1977年出生,现年48岁,祖籍江苏连云港。1989年,他的父亲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由于不放心妻儿在国内,于是带着12岁的赵长鹏和母亲一起去了加拿大。赵长鹏很早就展露出了在计算机领域的天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麦吉尔大学计算机系。1997年毕业后,赵长鹏应聘进入东京证券交易所当起了码农,不久后跳槽到纽约彭博社,成为了负责证券软件开发的技术骨干。

2005年,赵长鹏抓住国内软件行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回国创业,在上海创办富讯信息公司,靠着为券商开发交易系统,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还在上海买了房,打算长期定居国内。2013年,赵长鹏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一场会议上结识了一位区块链大咖,并在后者的介绍下开始接触到加密货币。2014年,赵长鹏与江苏老乡徐明星一起创立OKcoin,但由于两人意见不合,不到一年赵长鹏便离开了团队。2017年,他另起炉灶创办BN交易所,如今,BN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赵长鹏以1600亿元的身家位列全球第85位。

No.6 黄惠祥

黄惠祥,印尼针记烟草集团、中亚银行大股东,1939年出生,现年86岁,祖籍福建泉州。他的父亲黄维源1920年乘船前往印尼谋生,靠摆地摊度日,有了一些积蓄后,和别人合伙开办鞭炮厂。1951年,黄维源买下了一家由荷兰人经营的烟厂,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针记烟草公司。1963年,黄惠祥和弟弟黄惠忠从父亲手中接过针记烟草的管理大旗,并逐步将其打造成为了印尼第二大的烟草公司。此外,他还是中亚银行的大股东之一,控制着中亚银行超过25%的股份。

生活中的黄惠祥是一位桥牌高手,他从6岁就开始跟着自己的叔叔学习打桥牌,2018年,时年79岁高龄的黄惠祥还参加了雅加达亚运会的桥牌比赛,并且拿到了铜牌。黄惠祥以1700亿元的身价位居全球第78位。

No.5 黄惠忠

黄惠忠,印尼针记烟草集团、中亚银行大股东,1940年出生,现年85岁,祖籍福建泉州。他是黄惠祥的弟弟,两人在1963年从父亲黄维源手中接管针记烟草集团,并于70年代开始带领针记烟草走出印尼,布局全球市场。在烟草业务稳定后,兄弟二人又开始向地产、酒店、纺织、造纸、电器、金融等领域不断扩张商业版图。2010年,黄惠忠和哥哥黄惠祥从原印尼首富林绍良手中收购了中亚银行,现已成为印尼最大的私有商业银行。黄惠忠以175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球第74位。

No.4 刘德光

刘德光,印尼巴彦资源集团创始人,1948年出生,现年77岁,祖籍广东东莞。和前面提到的黄氏兄弟一样,他同样是一位“创二代”,刘德光的父亲是新加坡小有名气的建筑商人,读书时的刘德光一有时间就跑到父亲的建筑公司和建筑工地里去帮忙干活。1972年,公司接了一个位于印尼的工程,父亲将他派去印尼负责项目管理,让他从此印尼这个国家结缘。在当地,刘德光结识了一位煤老板,从后者那里得知了采矿行业的巨大利润,于是刘德光决定留在印尼发展,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刘德光尝试性的承包了一个小煤矿,但刚开始盈利问题就来了,因为印尼规定非本国国籍人员不得参与矿产资源开发业务,深思熟虑之后,刘德光选择放弃新加坡国籍加入印尼。1997年,刘德光收购了东加里曼丹岛的一座大型煤矿,事业开始腾飞。2004年,他将自己名下的产业进行资源整合,成立巴彦资源集团。如今,巴彦资源已经成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煤矿资源产业集团之一。刘德光以190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球第65名。

No.3 谢国民

谢国民,泰国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1939年出生,现年86岁,祖籍广东汕头。他是正大集团创始人谢易初之子,谢国民在家中排行老幺,上面还有三个哥哥。谢易初老先生很注重子女的家国情怀教育,从小就告诫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为了让谢国民学习中文,谢易初还特地将他送回老家汕头读过几年书。1957年回到泰国后,谢国民并没有直接进入父亲的公司,而是自己出去找工作历练。1964年,谢国民加盟正大集团,1969年正式接任董事长。

在他掌舵之后,开始将家禽养殖和饲料作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正大集团很快就成为了泰国的饲料巨无霸,几乎垄断了整个泰国市场。国内改革开放以后,谢国民开始持续不断地向祖国投资,1980年,他在深圳出资创立正大康地饲料公司,成为深圳首家中外合资企业。随后又相继在国内投资创立了电视栏目《正大综艺》以及711便利店、卜蜂莲花超市、正大食品、中国生物制药等一众知名企业,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谢国民以220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球第50位。

No.2 彭云鹏

彭云鹏,印尼巴里多太平洋集团主席,1944年出生,现年81岁,祖籍广东汕尾。对比起前面几位,他的出身条件可以说是最差的,彭云鹏生在印尼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父亲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割胶工人,靠着微薄的收入养活一家人。初中毕业后,他便开始步入社会闯荡,当过学徒工,做过巴士司机。直到1969年,彭云鹏跳槽到华裔木材商人黄双安的木材公司上班,生活这才逐渐得到了改善。

1977年,在黄双安手下积累了丰富木材行业经验的彭云鹏决定单飞,于同年创办巴里多太平洋公司。到80年代末时,他已经拥有了超过500万公顷的森林采伐权,超过了老东家黄双安,成为新一代的印尼木材大王。随后他相继办起了造纸厂、胶合板厂,又逐渐将公司业务延伸至银行、石化、地产等领域,成为了印尼工商界的寡头。彭云鹏以2300亿元的身价位列全球第49名。

No.1 黄仁勋

黄仁勋,美国英伟达CEO,1963年出生,现年62岁,祖籍浙江丽水。他小时候在台湾省台南市长大,9岁那年,由于父亲工作调动要去泰国很长时间,于是将黄仁勋和哥哥一起送到了美国的舅舅家里寄住和读书。1979年,16岁的黄仁勋考入俄勒冈州立大学电气工程系,毕业后他前往硅谷,应聘进入半导体巨头AMD公司,成为了一名芯片设计师。1985年,他跳槽至初代显示芯片设计公司LSI Logi,从此与显示芯片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两位从太阳计算机公司离职的技术大牛克里斯和普雷艾姆把黄仁勋拉进了他们的创业团队,三人一起创办英伟达,1995年,英伟达发布了旗下的首款产品——NV1,并打破了当时的行业规则,用全新的矩形成像技术替代了当时主流的三角形成像技术,英伟达从此开始在业内崭露头角。三十年后的今天,英伟达在他的带领下,已经成为毫无争议的图形显示芯片及AI算力芯片领域的世界霸主,截至发稿,英伟达的市值已经达到了4.44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的宝座,领先苹果近一万美元(3.45万亿)。黄仁勋以9350亿元的身价位居全球第1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