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段浓墨重彩的记忆,还记得2021年上映的《长津湖》,由吴京和易烊千玺主演。这场战役实际上就是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中的一段真实再现。
抗美援朝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不仅仅对朝鲜意味着什么,对中国而言也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尤其是中国对朝鲜毫无保留的援助,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可要说起来,现在朝鲜国内的历史资料里,这段战争几乎完全没提到咱中国的帮忙,教科书里还说这场战役是金日成独立带领部队把美国人赶走的,完全没提及咱们中国的作用。
说到中国的贡献,那可是大数目啊,抗美援朝牺牲的战士一共197653名,他们的英勇牺牲难道就白费了吗?其实真相并不是这么简单,朝鲜“忘恩负义”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别的事情。
7月27日,这天可不平凡,75年前的这一天,《朝鲜停战协议》正式签订。中国人民凭借一场胜利,换来了祖国的平安无恙,也让全世界见识到了中国的实力。
1950年10月,咱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威风凛凛、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的那张照片,想必没人会陌生吧。这照片,反复出现在历史教科书里,成了大家都熟悉的画面。
在这场抗美援朝的战斗中,许多士兵冒着极大的危险奔赴前线,甚至来不及和家人说一声再见。
当年,志愿军第29军58师3连的连长杨根思,带领着3连击退了敌人多达8次的进攻,直到最后全连只剩下3个人。临到最后关头,杨根思也始终没有放弃过。
他抱着炸药包,和正要冲上的敌人一同走向了生命的终点,那年他才28岁。不过,像杨根思这样的英雄还有不少,比如黄继光、孙占元、肖思远……,他们都还正年轻,最后都甘愿在战场上献出了生命。
其实这些只是一部分情况,从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整个国家的人民都纷纷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进行募捐。每家都拿出自己平时积攒的小钱,用来支持抗美援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常香玉”的豫剧女演员。
有人叫她“豫剧皇后”,抗美援朝第二年,她就靠义演的办法为志愿军捐出了一架战斗机。
长津湖一战,气温降到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山区,面对一直没有败绩的美军陆军第七师“北极熊团”,我们志愿军一鼓作气,将他们整个团干掉了。
1952年10月14日开启的上甘岭战役里,咱们志愿军用44天把2.5万敌人全歼掉了。
五次大规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把战线控制在三八线一带,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牺牲了197653名战士,还有大约290万志愿军先后赴战场奋战。
很多人可能也觉得挺疑惑的,为什么当年美国在打朝鲜的时候,中国会出手帮忙,结果最后牺牲了那么多人,其实历史书上也有过解释了。
1950年6月25号这天,朝鲜战争正式拉开序幕,美军相继出兵,干涉了朝鲜的内政,最终导致战火全面燃起。
不仅如此,美国还没完没了地惹是生非,不光针对朝鲜,还不断挑衅中国。他们在台湾海峡频繁制造事端,直到十月份的时候,越过三八线攻占了平壤,还派飞机对中国东北的边境城市实行轰炸。
就算美国后来解释说是“判断失误”,可这点儿也骗不过中国。毕竟,他们的目的可能不光是朝鲜那么简单。
于是感受到压力的中国,马上对美援朝这事儿展开了一番讨论,最后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开打!
在10月8号这天,毛主席一声令下,抗美援朝的号角就吹响了,小伙伴们的志愿军也纷纷整齐待命,准备出发迎战。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紧接着的四个字就是“保家卫国”。话说那会儿的中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敌美国。比如,当年中国的人均GDP才29.9美元,而美国可达1979美元,差了68倍。
在工业领域里,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美国的1144,无论是整体国力、军事力量,还是先进的军事装备,都还远远落在美国后头。
兵力不够,火力也比不过对手,甚至连天气的因素对中国来说都不太有利,可毛主席还是坚定地说“不能置之不理”,最终还赢得了一场漂亮的胜利。
就算打赢了仗,中国对朝鲜的帮扶也没停过,志愿军们在值班和训练的空闲时间,也会用尽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帮朝鲜百姓,比如种地、盖房啥的,直到后来,中国人民志愿军逐步撤出了朝鲜。
由此可见,虽然是为了中国的利益,但对朝鲜的援助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这段历史也早早地被写进了教材里,让无数学生有机会去了解。
只是在朝鲜的教科书和展览馆里,关于这场战争提到的“中国”字样根本没有,反倒还宣扬那场胜利全靠他们自己。这到底是咋回事呢?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忘恩负义”,还“过河拆桥”的表现?
其实,朝鲜并没有忘记这段历史,主要是关于中国那部分内容,他们刻意把它“划掉”了。不仅在他们的教科书里没有提到,连国内其他一些历史书里对中国的介绍也就寥寥几句,几乎叙述得很少。
在他们的说法里,最常提到的就是“朝鲜指导下的中国志愿军”这句话,对咱们中国来说,这样的说法明显错得离谱,要不是中国志愿军的帮忙,朝鲜恐怕根本打不赢那场战役。
到底为什么他们偏偏这么说呢?其实主要原因就是想在国内塑造一个“自力更生”的形象,要是他们把这场战役吹成中国赢的,那对他们政权可就不太妙了,毕竟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统治基础可能会被动摇。
所以为了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他们不得不对那段关于中国的历史进行删减,可是外人也不是傻头傻脑的,在当时那场战争中,许多别的国家其实都察觉到了些端倪,只不过他们都选择了装作没看见,保持缄默。
特别是金日成之后提出的国家主张,强调要“自主、自立、自卫”,这就使得关于中国曾经援助朝鲜的那段历史,根本不可能再被提起。
这并不代表朝鲜“忘恩负义”,只是国家在那种困难情况下做出的无奈选择而已,像后来中国对朝鲜的粮食援助,他们也是一声不吭地没有提起。
不过虽然没在国内宣传,但他们在国际上可是没少大肆吹风,朝鲜的《劳动新闻》曾经对外大肆赞扬中国志愿军的辉煌战功。
即便到了2021年,距离战争过去了许多年,他们仍在《劳动新闻》中提到中国志愿军那种伟大的牺牲精神,曾经奉献出大量宝贵的生命,这份纪念他们的心意一直没变。
由此可见,朝鲜对中国的援助一直记挂着,只不过从内部转到了外部,也不过是他们为了“政治宣传”的一种无奈之举。这或许也能够侧面解释,为什么如今的朝鲜会采取“对外封闭、对内自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