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将现历史性一幕,菲军方:放弃安内,首次将矛头指向外部!

 新闻动态    |      2025-09-04 02:21

真是让人看不懂,最近的马尼拉,简直就像一出精神分裂的舞台剧。前一秒,总统还在国际上放狠话,那架势,好像明天就要卷起袖子亲自下场干预台海了。结果呢?话音还没落,国内的外交部就像着了火一样,提着水桶冲出来灭火,发声明、表忠心,就差没举着白旗喊“我们是朋友”了。

这到底是玩哪一出?是府里头两派人马对着干,互拆台脚?还是说,这压根就是演给外面人看的一场双簧戏,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谁也说不准。但你就是能感觉到,水面之下,有什么东西在暗暗涌动,搅得整个南海都不太平,一场可能要改写地区格局的大戏,恐怕已经悄悄拉开了帷幕。

要说最能点明这股躁动情绪的,还得是菲律宾军方发言人喊出的那句口号:“以前我们专注安内,现在要攘外了。”听听,这话说得多有劲。而伴随着这句宣言的,是一座崭新的军事基地拔地而起,离咱们的台湾,直线距离就140公里。这么一来,整个地区的空气里,都弥漫开一股紧张的味道。

这个拳头,到底想打向谁?

就在中国准备九三阅兵的那阵子,菲律宾国防部突然在8月29号,敲锣打鼓地宣布,他们在巴坦群岛的新军事基地,正式启用了。这个地方,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岛。它死死地卡在菲律宾最北边,扼守着吕宋岛和台湾之间的巴士海峡,那是条海上要道。140公里的距离是什么概念?就是天气好的时候,站在这头,几乎都能望见那头的影子。这意味着,不仅“看得见”,更意味着“打得到”。

当然,官方给出的理由总是那么冠冕堂皇——说是为了“保护在台湾那将近20万菲律宾同胞的安全”。可这话,你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就觉得不对劲。台海真要打起来,就凭你这个设施还没建全乎的轻装基地,能给20万人提供什么庇护?别说庇护了,连组织大规模撤离都够呛。这理由,听起来更像是个借口,一个可以拿来包装真实意图的借口。

真正的算盘,恐怕还是想在这盘大棋里,给自己多挣点发言权,顺便把美国这条大腿抱得更紧一点。你看,这基地也不是今天才想起来要建的。今年5月,总统马科斯就飞到白宫跟特朗普见了面,聊的重点就是怎么扩大防务合作。话音刚落,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就在巴坦群岛搞起了模拟登陆。这不就明摆着吗?这颗棋子,早就被美国人画进他们的作战地图里了,现在不过是时候到了,把牌桌的一角掀开给你看看而已。

还有个更有意思的细节。就在基地启用前不到两个礼拜,台湾那个外事部门的负责人林佳龙,还神神秘秘地“窜访”了菲律宾。时间点卡得这么紧,你说他不是来给这事儿打前站的,谁信啊?

说到底,菲律宾之所以这么急着在北边点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南边吃了大亏,心里那股火没地方撒。

就在8月中旬,他们的海军又一次不死心,想去给那艘非法“坐滩”在仁爱礁的破船“马德雷山号”送补给。那艘船,二战时期的老古董,在海上风吹日晒二十多年,早就成了个锈迹斑斑的空壳子,据说船上的人断水断粮都三个多月了,那日子过得叫一个惨。

菲律宾本来想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混过去,可没想到,中国这边应对得滴水不漏。中国海警直接开来了大型拖船,在仁爱礁周围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那压迫感,简直让人喘不过气。菲律-宾那几艘小补给船一看这阵势,还能怎么办?只能灰溜溜地掉头回家。

这一趟,真是丢人丢到家了。不光是前线的士兵士气受挫,马尼拉那些高官们也一下子清醒了:没有美国人明着站出来撑腰,单靠自己这点家当跟中国硬碰硬,那纯粹是鸡蛋碰石头。于是,一种战略上的焦虑感开始蔓延。他们既怕中国下一步动作更大,又怕美国的承诺到头来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就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里,他们选择了把视线往北挪,想在台湾这个方向上,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赌一把大的。

这种拧巴的心态,最直接地就体现在了总统和外交部那完全拧着来的表态上。

8月初,总统马科斯访问印度,对着媒体那是一顿口若悬河,讲出了一番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话。他说,菲律宾离台湾太近了,那边一旦有事,我们不可能置身事外,甚至可能为了保护侨民而出兵。这话说的,比美国人一直挂在嘴边的“战略模糊”还要激进,简直就是一封新的“战书”。

可就在全世界的分析家们还在掰扯这番话到底有几层意思的时候,神反转来了。8月8日,菲律宾外交部发了疯似的赶紧出了一份声明,那内容,跟总统说的简直是南辕北辙。声明里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强调:菲律宾将严格遵守1975年两国建交时的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绝不干涉中国内政。

一边是总统在外面把油门踩到了底,一边是外交部在家里死命地踩刹车。这操作,把菲律-宾政府内部的混乱和分歧,暴露得一览无余。

对马科斯和军方那些鹰派来说,话说得越硬,嗓门喊得越大,好处似乎就越多。国内经济一塌糊涂,通货膨胀搞得民不聊生,这时候,塑造一个敢跟大国叫板的硬汉形象,正好可以转移国内矛盾。同时,这也是在向美国人表忠心:你看我多卖力,冲在最前面了,你那F-16战斗机、军事补贴,是不是该多给点?

但对于外交部和经济部门那些管家们来说,这笔账可不是这么算的。他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中国是菲律-宾多少年来的最大贸易伙伴,每年一船一船的香蕉、芒果要卖到中国去,好多基建项目还指望着中国的投资呢。这要是真把关系彻底搞砸了,总统是赚了面子,可丢掉的,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饭碗。所以,他们必须赶紧出来打圆场,给双方都留点台阶下。

说实话,这种一边想抱紧美国大腿取暖,一边又在经济上离不开中国的纠结,又何止菲律宾一家。放眼望去,好多国家都在这根钢丝上走得战战兢兢。

就说澳大利亚吧。安全上,那是美国的铁哥们儿,加入了“奥库斯”,跟美国捆得死死的。政治上也经常夫唱妇随。可一谈到经济,那画风立马就变了。堆成山的铁矿石、煤炭,还有龙虾和红酒,最大的买家是谁?是中国。前几年两国关系闹僵,中国随便几个贸易限制,就让澳大利亚相关产业冷得直哆嗦。那种切肤之痛,最后还是逼着他们想方设法地回头修复关系。

韩国就更复杂了。半岛那特殊的安全局势,让他们对美国的军事依赖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同时,三星、现代这些财阀的命脉,早就跟中国市场和生产基地融为一体了。当年“萨德”事件刮起的那场经济风暴,给韩国人留下的记忆至今还火辣辣的。所以,不管谁上台,他们的政策总是在“加强美韩同盟”和“稳定对华关系”这两极之间,痛苦地来回摇摆。

眼下,从马尼拉传出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正是这种全球性纠结的一个缩影。谁都想两头通吃,既想要美国的安全保障,又舍不得中国市场的真金白银。但这种高难度的平衡术,玩不好,就可能两头都得罪。菲律宾军方那句“攘外”的口号喊得是山响,可要是连自己家里人都没统一思想,没想清楚到底要“攘”谁、怎么“攘”,那这番豪言壮语,到头来恐怕只会变成一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闹剧。

未来的路到底要怎么走,马尼拉,是真得好好想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