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A股因何站不上4000点?难道真的没有牛市?短文中有深意

 新闻动态    |      2025-10-08 09:00

#热点观察家#“还记得2015年那波大牛市吗? 沪指冲上5000点,全民炒股狂欢,但最后很多人高位接盘,亏得比3000点时还惨。 ”一位有十年炒股经历的老股民这样说道,“如今十年过去了,A股还在3700点徘徊,4000点就像一道过不去的坎。 ”

2025年8月,上证指数创下近四年新高,突破3683点,两融余额也重返2万亿元大关,为2015年5月以来首次。 市场情绪被点燃,但4000点整数关口依然显得遥不可及。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2010年的2000多家增长到5000多家,总市值翻了近3倍,流通市值的增长更快。 IPO、定增、解禁等每年新增的股票供给持续增加,而需求端的资金增长相对缓慢。

2015年牛市顶点时,A股流通市值约41万亿元,散户持仓占比超过60%,居民储蓄搬家入市的资金洪流推动指数冲过5000点。 如今流通市值已超过80万亿元,散户持仓占比却降到30%左右。 虽然机构资金在增长,但更倾向于分散配置,难以形成单边上冲的合力。

2025年流动性呈现“多路资金共振”格局。 杠杆资金规范化扩容,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以上,但监管更为成熟,杠杆结构优于2015年。 无风险利率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1%附近,降低了权益资产的贴现率,推升估值。

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推动居民超额储蓄转向权益资产,2025年上半年新开户1260万户,同比增长33%。 7月新增非银机构存款达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可能更多流向了股票市场。

险资一季度净买入A股3900亿元,创单季纪录。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4万亿元,偏股基金仓位持续提升。外资结束41周净流出,2025年5-7月北向资金回流600亿元。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外资持有A股3.07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3.75%。

A股散户交易占比仍超过60%,其操作习惯往往是“追涨杀跌”。 例如2021年沪指接近3700点时,新增开户数单月突破200万,而2022年3000点附近,单月开户数不足50万。这种“高热度时涌入,低估值时离场”的情绪循环,让市场很难形成持续上涨的惯性。

与此相比,美股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90%,资金更注重长期价值,标普500指数过去10年年化涨幅约10%,依靠的是企业盈利增长和稳定的分红回购。 许多人认为“指数破4000点才算牛”,但其实这个观念已经过时。 2019年至今,沪指在3000-3700点震荡,但新能源、半导体、AI等板块走出了5-10倍的牛股,呈现“结构性牛市”特征。

有的行业在萎缩,有的在爆发,资金自然向优质赛道集中,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齐涨齐跌”。 2023年,沪指没怎么涨,但科创板50指数上涨了30%。

科技成长板块如半导体、AI算力、低空经济等受到政策明确扶持,而消费复苏板块如家电以旧换新、必选消费龙头也因盈利稳定性高而受到关注。市场呈现出“红利+科技”双轮驱动的结构性上涨,而非全面普涨牛市。

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央行通过降准、结构性降息等工具保障市场流动性充裕。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重点支持新质生产力,如AI与消费提振等。 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全面注册制优化了上市机制,退市常态化提升市场质量。 2025年二季度,“国家队”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3.94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4.81%,环比增长5.28%。 中央汇金等机构在二季度增持了2000亿元宽基ETF。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增速比2024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 中观上,A股市场处于盈利周期的底部区域,增收不增利的状况有望改善。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流通市值口径下,一般法人持股占比最高,为41.73%;个人投资者次之,占比30.88%;外资持股市值占比3.75%;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市值占比为23.65%。

公募基金是持股占比最高的机构投资者,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持有A股总市值6.04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7.37%。 保险资金持有流通股市值3.07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3.75%。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流通股市值2.02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2.。

当前沪深300市盈率仅12倍,处于近十年25%分位,与美股存在30%估值差。 若外资配置A股比例从4%提升至10%,将打开巨大修复空间。

外部不确定性包括特朗普若执政可能升级对华技术封锁,以及地缘政治扰动可能引发市场短期波动。 内部结构性问题如房地产债务化解进度、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若处置不力,可能抑制市场信心。

上证指数需要站稳3600-3700点关键阻力区,突破3731点(2021年高点)后可能面临阶段性调整压力。 2025年7月24日,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

行业配置方面,科技成长主线如半导体(国产化率目标50%)、AI算力、低空经济等受到政策明确扶持。 消费复苏板块如家电以旧换新、必选消费龙头因盈利稳定性高而被看好。 高股息防御品种如央国企标的也因现金流稳健和避险属性强而受到关注[^1。

改写说明:围绕“A股难破4000点及结构性牛市”主题,对内容进行通俗化、条理化重组,突出数据和事实,强化逻辑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