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的盘面,像极了精神分裂的爱情。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海水里泡着的是银行和白酒,火焰上烤着的是科创板的各路神仙。
很多人就纳闷了,为什么自己的账户绿得像一片草原,新闻里却天天都是牛市冲锋号?
答案很简单,因为你站错了酒桌。人家在开香槟塔,你还在琢磨这盘花生米怎么有两颗是坏的。
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扒光了,看看资金这场大型迁徙的背后,到底是谁在导演,谁在跑龙套,以及,谁在最后买单。
1
首先得给银行和白酒这两位“老同志”一个公允的评价:它们不是垃圾,只是生错了时代。
在过去,经济好的时候,银行负责给百业放水,自己赚个盆满钵满;大家有钱了,就得搞点茅台五粮液,在酒桌上交流感情,顺便交流一下项目。
这套逻辑,丝滑得就像德芙巧克力。
所以,长期以来,它们被当成A股的“压舱石”,市场风雨飘摇的时候,大家就躲进去,图个安稳。
但现在,时代变了,大人。
银行的逻辑是什么?低买高卖资金。它从储户手里用2%的利息揽储,再用5%的利息放贷出去,中间的3个点就是它的命,这叫“净息差”。
现在的问题是,实体经济有点虚,嗷嗷待哺的好企业不多,银行的贷款放不出去;同时为了刺激经济,利率还得往下压。
一边是找不到好客户,一边是利润空间被压缩,银行就像一个想放贷却找不到人的销售,急得直挠头。
它的财报就像一份中年人的体检报告,各项指标不能说多好,但胜在稳定,稳定到你一眼就能看到他退休的样子。
再看白酒。白酒的逻辑更简单,本质是社交硬通货和面子消费。
过去经济上行,老板们今天签合同,明天庆功宴,后天团建,顿顿都得有硬酒撑场面。
现在呢?消费有点降级,大伙儿的钱包都捂得紧紧的。高端局少了,茅台的金融属性还在,但中低端白酒的库存已经堆成了山。经销商的仓库里,酒比人都多。
这俩难兄难弟,一个代表着旧的经济引擎,一个代表着旧的消费习惯。它们没错,只是在当下的市场叙事里,显得格格不入。
市场现在要听什么故事?
要听星辰大海,要听人工智能,要听国产替代。
银行白酒的故事呢?太朴实了,朴实到就像白开水,解渴,但上不了头。
2
那市场的钱都去哪儿了?答案写在了科创板的涨停板上。
看看数据,前两天A股一天成交三万多亿,水大得能养鲸鱼。但这些水并没有雨露均沾,而是像高压水枪一样,精准地滋进了科-创-板。
一个科创板,成交量占了全市场的十分之一还多。中芯国际、寒武纪这几个科技龙头,一天的成交额就顶得上几十家传统企业。
更魔幻的是估值。科创50的市盈率一度干到180倍。
这是什么概念?
意思是你现在花180块钱买它一股,假设公司利润不变,你需要等180年才能回本。
你爷爷的爷爷开始投,到你孙子这辈儿,差不多能看到回头钱。
这合理吗?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不合理。
那为什么资金还疯了一样往里冲?
因为A股很多时候玩的不是价值投资,是“趋势投资”,说白了就是击鼓传花。现在鼓声最响的地方,就在科技股这边。
这里有宏大的叙事。什么AI取代人类,什么芯片自主可控,故事一个比一个性感,每一个都能让你产生“现在不上车,就错过一个时代”的幻觉。
这就像买彩票,你不是在为那张纸付钱,你是在为中五百万的梦想买单。
科创板的公司,就是那张写满了梦想的彩票。它不需要现在就赚钱,它只需要让你相信,它未来能赚大钱。
于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共谋就开始了。
机构在干嘛?在里面玩“快种快收”。他们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快速拉升,吸引散户的目光,然后在最热闹的时候,把滚烫的筹码塞到冲进来的散户手里,自己带着利润潇洒离场。
散户在干嘛?在“瞎积薄发”。看着身边的人因为买了科技股而暴富,自己心态崩了,把手里稳如老狗的银行股割了,一把梭哈冲进去,梦想着三天翻倍。
他们不知道,当一个东西看起来好得不像真的时,它大概率就是假的。你以为你是来搞钱的,其实你是来当燃料的。
这场游戏的本质,就是一场关于未来预期的豪赌,用现在的真金白银,去赌一个八字还没一撇的未来。
银行和白酒,输就输在,它们的未来太清晰了,清晰到没有了想象空间。
3
那么,现在问题的核心就来了: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办?
首先,你得想明白一件事:你来股市,到底是来干嘛的。
是为了资产的稳健增值,还是为了追求心跳的刺激?
这两种玩法,对应的是完全不同的策略,就像你去餐厅,是想吃顿饱饭,还是想喝顿大酒,目标不一样,点菜的逻辑就完全不同。
如果你是来求稳的,那银行、白酒这类高股息的“压舱石”,在你资产配置里依然可以有一席之地。但你得接受它们的“慢”。
它们真的不行了吗?
当然不是。
只是太慢了。
慢到什么程度?慢到等你这杯酒的股价回本时,隔壁的科技股可能已经换了三代CEO了。
这还怎么玩?没法玩。
所以,如果你选择稳健,就要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别看着隔壁蹦迪就心痒痒。人家嗨完可能一地鸡毛,你这边虽然无聊,但至少本金还在。
如果你是来博弹性的,想在风口上飞一把,那你的目光必然要投向科技、制造这些领域。
但你必须清楚,你是在火山口上跳舞。
你赚的每一分钱,都不是来自企业利润的分红,而是来自另一个比你更冲动的交易对手。你得时刻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个故事还能讲多久?
鼓声什么时候会停?
当音乐停止时,我能保证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拿到花的人吗?
这玩的是认知,是纪律,更是人性。
最怕的是什么?是拿着买白菜的心,操着卖白粉的盘。一涨就追,一跌就割,在银行和科技之间反复横跳,结果两边都挨打。
这就像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你没那个节奏感,就别上台去挨揍。
至于有人说的“空仓都比守着它们强”,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
有时候,最好的操作,就是不操作。
空仓,不是认输,是离场去上了个厕所,等场子里打扫干净了、谁是赢家看清楚了再回来。这叫战略性留白,总比在舞池中央被人踩死强。
牛市里的回调,就像你猛吃一顿火锅之后必须得去趟厕所,不是身体垮了,是正常的新陈代谢,把虚火排出去,才能接着奏乐接着舞。
看清自己,看清牌局,然后下注。
这才是穿越喧嚣,最朴素的生存法则。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