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新加坡路边店的砂锅丸子,折射出王家父子从巅峰跌落的现实,曾经一晚上豪掷五千万的阔少,如今也开始品尝人间烟火。
9月28日,两条关于王氏父子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一边是71岁的王健林因1.86万元工程款纠纷被限制高消费,另一边是王思聪在新加坡大排档吃砂锅丸子。这两条消息放在一起,勾勒出一个商业帝国衰落的清晰轨迹。
曾几何时,王健林还是“先定一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的商业巨子,王思聪还是那个“出门有小弟撒钱”的国民老公。如今,这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
1.86万元,对普通人来说不是小数目,但对曾经的华人首富王健林来说,这曾经不过是一顿饭钱。就是这笔看似不大的工程款,让王健林登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这个数字之所以引人关注,不是因为金额大小,而是它象征的意义。就像最后一根稻草,它表明万达的资金链已经紧张到连这种小额欠款都无法及时支付。
回想王健林最风光的时候,他曾把一个呈上几千万美元项目的副总骂得不敢抬头,理由是“项目太小,丢人”。如今,1.86万元的欠款就能让他被限制高消费,这种反差令人唏嘘。
重要的是,这是王健林第一次因个人名义被限高。之前都是公司层面的纠纷,这次直接针对他个人,说明问题已经升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是前首富也不例外。
王思聪在新加坡发布的社交动态,更是将王家的窘境暴露无遗。照片里,他坐在一家没有空调的小饭馆,面前摆着一碗普通的砂锅丸子。
这家餐馆的人均消费只有300多元,在新加坡属于底层消费水平。与王思聪从前的生活方式相比,这简直是天壤之别。
还记得那个传说中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组装电脑吗?光是零件就花了100多万,还配了月租20万的宽带,一年网费够北漂族付首付。
夸张的是他在三亚的生日派对,一晚上消费5000多万,进口红酒随便开,蒸汽海鲜随便吃。战国孟尝君在世,恐怕也要自愧不如。
还有那辆价值4700万的阿斯顿马丁,那些上千万元的名表,都是他奢华生活的注脚。如今,所有这些都被一碗砂锅丸子取代。
王健林不是没有努力过。这几年,他卖掉了数十座万达广场,套现数百亿资金填补窟窿。从美国传奇影业到海外酒店项目,能卖的都卖了。
问题是,债务窟窿比赚钱的速度快得多。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万达这种高杠杆企业首当其冲。就像在沙滩上建城堡,潮水退去时,再华丽的建筑也要倒塌。
深层的原因是,王健林那一代的商业逻辑已经过时。高杠杆、快速扩张的模式,在经济增长放缓时显得格外脆弱。银行收紧信贷,销售回款变慢,双重压力下,再大的企业也难扛。
王健林今年71岁了。这个年纪本该含饴弄孙,他却还要为债务奔波。从几千亿身家到被1.86万难倒,这种人生起伏,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对比王健林和王思聪的现状,让人心情复杂。父亲在国内扛债,儿子在国外继续潇洒,虽然档次降了,但依然是很多人达不到的生活。
这种对比引发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王思聪是否应该回国帮父亲渡过难关?毕竟,他这些年挥霍的钱,都来自父亲商业帝国的收益。
不过话说回来,王家父子至少有一个优点:认账。王健林没有跑路,没有赖账,而是一点一点变卖资产还债。这种态度,比那些卷款跑路的老板强多了。
据报道,王家已经还了数百亿债务。如果保持这个节奏,或许真能东山再起。只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再想回到从前的高度,恐怕很难了。
王家的遭遇,是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缩影。他们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凭借胆识和机遇快速崛起,又因为各种原因盛极而衰。
这代人有个共同特点:善攻不善守。他们擅长开疆拓土,却不懂守成之道。在经济高速增长时,这种模式很吃香;一旦经济放缓,问题就暴露无遗。
重要的是,这代企业家多数没有完成代际传承。王思聪不愿也不能接手父亲的商业帝国,其他富二代也多是如此。第一代打下的江山,往往毁在第二代手里。
王家的故事给所有企业家提了个醒:企业要想基业长青,不能只靠个人英雄主义,而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摆脱对个人的依赖,企业才能穿越周期。
看着王思聪那碗砂锅丸子,不禁想起他从前一掷千金的日子。人生就是这样,三穷三富活到老,没有谁能够永远站在顶峰。
王家的兴衰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商业世界的残酷,也照出了人生的无常。今天的成功不能保证明天的辉煌,今天的困境也不代表永远的失败。
重要的是态度。王家父子至少还在努力,没有逃避,没有耍赖。这种担当,值得尊重。
你认为王思聪应该回国帮父亲还债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如果你也从王家故事中有所感悟,不妨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