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钦在美国大满贯赛上四局横扫张本智和,这场球看得人直呼过瘾。
整场比赛下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前三板的较量,王楚钦把发球抢攻玩出了新花样,张本智和从头到尾都没找到破解的办法。
发球环节成了整场比赛的关键。
王楚钦的逆旋转和勾手发球变化多端,一会儿短球一会儿长球,把张本智和晃得够呛。
半决赛对阵法国小将勒布伦时,王楚钦的发球就让对手吃了十几个,赛后球迷开玩笑说勒布伦都不用吃午饭了,光吃发球就饱了。
接发球方面,王楚钦也打得相当主动。
反手拧拉又快又转,很少用过渡性的摆短,直接上手进攻。
这种打法让张本智和特别难受,他擅长的反手快撕完全发挥不出来,整场比赛都被压制在近台,根本找不到自己的节奏。
张本智和这场比赛输得有点惨,四局下来一分没得。
主要问题就出在前三板,王楚钦的发球让他判断不准旋转,回球质量不高,直接被王楚钦抢攻。
几个回合下来,张本智和的心态明显崩了,失误越来越多,最后只能缴械投降。
现在乒乓球器材改革后,球速变慢了,旋转也减弱了,按理说应该更注重相持球。
可王楚钦这场球偏偏用前三板打出了新高度,有人甚至说他的打法重新定义了现代乒乓球,就像当年库里用三分球改变篮球一样。
其实乒乓球技术发展就是这样,总是在轮回。
以前大家都玩发球抢攻,后来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横空出世,把台内下旋球破解得明明白白,大家又开始研究反手相持。
现在王楚钦又把前三板玩出了新花样,说不定又要带起一波新潮流。
这场比赛给业余球友也提了个醒,发球和接发球的技术太重要了。
想要快速提高水平,就得好好练练前三板,特别是发球抢攻和接发球上手这两项。
当然,这次比赛樊振东没参加,要是他在场,说不定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说到底,乒乓球就是这样,技术永远在进步,打法永远在变化。
王楚钦这场球打得漂亮,但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技术革新什么时候会来。
这就是乒乓球的魅力,永远充满变数,永远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