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诶!陈熠这丫头真神了!"这是球迷在陈熠逆转王曼昱赛后评论区里刷得最多的评论。20岁的陈熠在本站比赛中零封世界排名第二的王曼昱,加之前段时间还击败过排名第一的孙颖莎,这战绩让人直呼不可思议。
懂球的都知道陈熠的反手有问题,准确说是太特别。别人打反手都是甩开膀子抡圆了打,她倒好,腰胯一转手腕一抖,啪的一声球就射出去了。细看她慢动作才发现,身体的力气从脚底蹭蹭往上窜,最终凝聚在指尖上,这力气用得可真够精巧。58岁的李教练在现场看直摇头:"这小妮子的打法有点像当年张怡宁,动作小威力大。"
正手就更厉害了。第四局技术统计出来,陈熠的正手得分率高达83% ,对面王曼昱卡在69%这个瓶颈上死活过不去。球没打几板大伙儿就看明白了,这小丫头的正手跟装了GPS似的,专往边角死角钻。那感觉就像拿着精准打击武器对战普通火力,优势简直不要太明显。输了球的王曼昱教练席上两个助教凑在一块嘀咕,看口型八成也是在讨论这个。
最精彩的必须是决胜局。陈熠连输两局后再连扳两局,到了决胜局7-10落后眼看着就要玩完儿。关键时候镜头扫到她脸上,你猜怎么着?这姑娘居然还有心思整理刘海!接下来的剧情比电视剧还精彩,连拿5分直接把比赛翻了个底朝天。在场球迷都疯了,不少人站起来鼓掌,就差没把手拍红了。赛后采访里陈熠笑嘻嘻地说:"当时就想着一板一板打呗,想着大不了回去接着练。"这话说得就跟吃完早饭去楼下遛弯儿似的轻巧。
要说陈熠这套功夫到底是啥路数,郑教练的评价最到位:"别人打球是用手,她打球是用全身。"出手速度快、动作幅度小,看着好像随随便便一挥拍,可球速快到连慢镜头回放都得减速才能看清。河南乒校的老队友爆料,陈熠小时候跟着她爸天天泡在水泥台子上练球。"她爸在老家可有名了,业余圈子里的'野球王'。"队友说这话的时候一脸得意,"那时候俩人拿个脸盆练接发球,谁知道真练出名堂来了。"
这几年国乒新人辈出,蒯曼的速度、张本美和的变化都很亮眼。陈熠这套独特打法冒出来,就像在一桌家常菜里突然上了道特色大菜,让人眼前一亮。网友们看high了开始疯狂玩梗:"建议国家队看看她关节里是不是装了发动机""这套歪招莫不是从武侠小说里悟出来的"。
国外球迷的反应也特别逗。日本那边论坛直接炸锅,满屏都是"中国队又出新怪物了"的感叹。韩国网友更搞笑,有人留言说"看她打球我想起了我们国家的乒乓球选手......对不起我想不起来有类似的"。
据技术组统计,陈熠这套打法有个专业名称叫"全身协同发力机制"。听起来挺唬人,说白了就是把整条动力链上的劲儿都用上。虽说孙颖莎的反手像机关枪似的又快又准,王曼昱的反手像迫击炮一样势大力沉,可看陈熠打球总让人想起武侠小说里的内家高手,看起来轻飘飘的一掌,挨上了才知道有多疼。
要说这回横滨站的比赛,精彩的可不止这一场。陈幸同干脆利落地零封美国选手张墨,那气势一看就是奔着冠军去的。林诗栋那边倒是可惜,和德国选手邱党打得难解难分,决胜局就差那么两分。最幸运的要数大藤沙月,因为对手张安临时退赛,直接原地晋级。
说起来陈熠和王曼昱这场对决还真是暗藏玄机。第一局陈熠明显还在试探,第二局找到感觉开始发力,打到第四局基本就把比赛节奏攥在手心了。王曼昱不是没有机会,关键分上处理得略显急躁,空有杀板没发挥出来。看台上几个教练交头接耳,估计都在念叨"这一代新人不得了"。
有意思的是赛后技术统计显示,陈熠的主动得分比王曼昱高出15%,非受迫性失误却少了7次。简单算笔账就知道,这差距放在高手对决里简直是天壤之别。怪不得看台上的外国记者一个劲儿按快门,估计明天外媒头条就该是"中国小将震惊世界乒坛"之类的标题了。
这篇文章就是专门用来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的,跟侵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把问题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