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买车时总被 “花里胡哨” 的宣传带偏,尤其是预算有限的普通人,很容易跟风买错车,最后不仅养车压力大,还得频繁修车。见多了因为买错车后悔的人,今天就把最实在的经验告诉你 —— 普通人买车,这 5 类车千万别碰,不是我唱反调,而是这些车真的不适合咱们 “过日子” 用。
第一类:豪华车,再便宜也别碰
普通人买豪华车,本质上就是 “死要面子活受罪”。豪华车的核心受众是有经济实力的人,他们不在乎保养费、维修费,而咱们普通人硬着头皮买,只会把自己拖进经济压力里。
豪华车的 “车标溢价” 特别高,比如一辆豪华品牌入门级轿车,车标可能就占了总价的一半。更头疼的是后期费用:保养一次比普通车贵 3-5 倍,换个零件要是进口的,几万块钱眨眼就没;保险一年至少 1 万起,要是出点小事故,维修费可能抵得上几个月工资。
更别信 “几万块买二手宝马、奔驰” 的噱头。我见过有人花 5 万买了辆老款奔驰,以为捡了漏,结果第一个月就花 2 万修发动机,之后又陆续换了变速箱、刹车系统,半年下来修车钱比买车钱还多。咱们普通人买车是为了代步,不是买个 “祖宗” 回来供着,豪华车再香,也不是咱们的菜。
第二类:冷门车,碰都别碰
冷门车指的是品牌认知度低、市场保有量少的车,除非你是真爱粉,否则打死都别买。这类车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一是保值率低到离谱。比如某冷门品牌 SUV,新车落地 20 万,开 3 年可能只值 8 万,比普通品牌多贬值一半;二是维修保养难,配件不仅难找,还特别贵 —— 有客户买了辆冷门车,撞坏了前保险杠,等配件等了 2 个月,最后花了 8000 块才修好,而普通车同款配件只要 2000 块;三是随时有停产风险,一旦品牌停产,后期连售后都找不到,车子直接变成 “孤儿车”。
要是你不懂车,别被冷门车的 “独特设计” 吸引,多看看街上常见的车型,后期用车才省心。
第三类:小众车,别被 “个性” 忽悠
小众车和冷门车不一样,它可能是热门品牌下的特殊车型,比如 DS 的某款轿跑、别克昂科雷、老款众泰等。这类车看似 “有个性”,实则坑不少。
小众车的维修保养同样不便宜。比如别克昂科雷,作为中大型 SUV,配件大多需要定制,换个空调滤芯都要比普通别克车型贵一倍;众泰的某些小众车型,虽然外观像豪华车,但发动机、变速箱都是小众型号,修理厂师傅都不一定会修,每次出问题都得找专门的维修店,费用高还费时间。
咱们普通人买车,图的是 “省心耐用”,小众车的 “个性” 背后,藏的是后期无尽的麻烦,没必要为了一时的新鲜感买单。
第四类:杂牌子车,尤其是杂牌新能源
现在市面上的杂牌子车越来越多,尤其是新能源领域,很多品牌连工厂都没有,靠贴牌生产赚快钱,买这种车就是 “送钱给别人割韭菜”。
杂牌车的风险太多:一是质量没保障,用的都是低成本劣质配件,比如电池容量虚标、车身钢材不达标,开着随时有安全隐患;二是售后服务缺失,很多杂牌新能源品牌开一两年就倒闭,车主想修个车都找不到门店,电池出问题更是投诉无门;三是贬值快,杂牌新能源开一年可能就贬值 60%,想卖掉都没人要,辛苦赚的钱直接打水漂。
之前有个客户花 8 万买了辆杂牌新能源,开了半年续航就从 300 公里降到 150 公里,想换电池要花 5 万,最后只能把车当废铁卖,亏得血本无归。普通人的钱都是辛苦赚来的,千万别给杂牌子车 “交智商税”。
第五类:非大厂新能源,慎之又慎
不是所有新能源都不能买,但普通人买新能源,一定要避开非大厂的产品,尤其是价格特别贵或特别便宜的。
首先,别买特别贵的非大厂新能源。这类车技术不成熟,更新迭代快,今天买的 “新款”,明天可能就成了老款,而且后期维修成本极高 —— 某小众品牌高端新能源,换个中控屏就要 3 万,比普通合资车换整个仪表盘还贵。
其次,要是你开车少、年公里数不到 1 万公里,别买新能源。新能源的 “省油钱”,根本抵不过高保险、高维修成本:保险比同价位油车贵 30%,维修必须去 4S 店,随便一个小故障就要几千块;而且续航打折扣严重,冬天开空调续航可能只剩一半,换块电池要好几万,比买辆二手油车还贵。
最后,小厂新能源千万别碰。小厂不仅有倒闭风险,电池安全隐患也大 —— 近两年小厂新能源 “行驶中起火” 的新闻层出不穷,虽然都有电池保护措施,但技术不成熟导致事故频发。
普通人买车,核心需求是 “安全、耐用、省钱”,与其花大价钱买辆不实用的车,不如选一款大厂油车,比如丰田卡罗拉、本田飞度、大众捷达等,油耗低、保养便宜、保值率高,开着省心,用着放心。
咱们普通人赚钱不容易,买车不是 “炫富”,而是 “改善生活”,记住 “实用为王”,用#公众号夸速查车#查询车辆出险记录和维保记录,搞清楚车况,才能避开事故车、调表车、水淹车,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车。觉得我说得对的,点个关注,以后买车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