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资源家底厚到离谱的上市公司,股价还在2元边缘晃悠,这事搁A股市场说真的每次扫到都觉得挺魔幻,控股股东那是包钢集团,这个牌子一拉出来,靠着全球第一的稀土供应权压场子,公司尾矿库里东西堆得山高,稀土折氧化物储量直接拉满5200万吨,嚯,全球行业里妥妥老大。萤石储量4392万吨,这个数据国内敢和他掰手腕的真没几家,要再把集团分配的资源额外算一笔,头部阵营拳头里妥妥话语权,铁矿那边账也不算小,14亿吨,铌资源660万吨,按理说配置已经奢华,“资源盲盒”都不敢这么塞货的吧。
这么说下来,这股价真有点像“跑鞋配破袜子”,底子好面子寒碜,一大堆人盘一盘:资源一堆,赚钱不差,稀土那边毛利率年年是60%以上,2024年贡献利润90%,公司手握“印钞机”,业绩咋不反应,为啥总一波三折,股价还死撑不动?讲真,这道题答案不复杂,全部卡在业务结构上。
公司本命其实是做资源型,结果偏偏主业还靠钢铁撑着。这两年钢铁行情啥样,谁玩A股谁心里没数?行业下行,利润这几年就是拖油瓶。稀土这头再能赚钱,一到钢铁巨亏立马把全局砸下去。稀土每起一波行情,钢铁甩个绊子就把氛围带崩。大号的马力小号的拖,把账一合,想让股价飞真不现实。
不过去年三季度拐点出现,财报开出来,经营现金流破天荒地扭头向上,直接打脸那些说流动性吃紧的担忧。全靠稀土下游需求抬头,用脚丫子走路都看得出来细分赛道的小阳春来了,回款大面积改善,现金流秒变宽,账上压力减小不少。这种细节,一看报表心里就有数,资源兑现能力扭亏为盈,上面全靠稀土支棱场面。
细看之下,稀土这个行业又带着点“政策范儿”。2025年开始,国家推行《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办法》,每家企业只能按指标干活。短期看,确实像个上限,厂子想一家独大想趁火打劫都不现实,你想扩稀土拉业绩直接被天花板卡,但放长线看,这类调控直接让行业门槛拉高,鱼龙混杂被清掉,剩的都是头部资源大户,手里的资源越来越“贵重”,壁垒也厚了。用政策把行业洗牌,小企业边际化,剩下就是大公司吃肉喝汤。
说到机构抄底的事,北向资金、证金公司这些大玩家,动作比谁都快。三季度北向加仓涨20%+,机构持仓直接从1.35%炸到4.27%,跌得急反倒更加坚决加注。市场估值底线都被看穿了,资源还在,稀土行业暖场,产业链逻辑明明白白。想一波翻身操作,公司给出的路标也很简单聚焦资源主业就是王道,钢铁怎么减怎么拆,合作也好剥离也罢,只要能把这拖油瓶卸下去,业绩弹性自己就来了。
投资这种票,对散户的人性考验太大。股价趴地板,资源一把梭,是不是得等财报有点大动作?比如钢铁亏损见底甚至盈利,稀土生产指标有变动,扩产风声确凿,资金流稳守“水库模式”,这些信号一放出来,盘面立马可以变天。没人喜欢“激情赌命”,赌一个底部,散户受不了,每个人都想等财务、政策、市场三线齐发再冲。
观察几年大趋势,新能源赛道起飞,稀土、萤石全被捧成新宠。风电、汽车、锂电、光伏,谁不是咬着这些上游啃饭吃?萤石需求2025喊着再升50%,稀土价格涨势也像定了闹钟,迟早要爆。资源端企业比下游更安全,这一茬机构比谁看得明,吃透资源定价权还是得看源头老大。
低价、高资源公司,提前布局稳不稳?有多少人看见2块边上的股价心里痒痒但又怕“再等等”。等业绩扭转、政策明牌、行业风向确定,是不是更靠谱?这种疑问没能明说答案,每个投资者路数不同,我是觉得关注公司动向有必要,但也不能不看行业节奏和大盘气氛。
行情到这里,谁都觉得有戏,但没人敢说一定,你怎么看?要早一点埋伏,还是老老实实看透基本面再下场?评论区都留了坑,等各位神回复支招。文章只是探讨,不构成投资建议,理性决策才是硬道理。这公司资源牛,未来怎么玩,看你这轮怎么选。
如本文章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