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美团闪购或淘宝闪购,原本只在商场见到的品牌,如今几乎都能线上即刻买到。你有没有发现,连运动鞋、母婴用品、甚至宠物食品都能“随叫随送”?安踏今年8月宣布超1200家门店上线美团闪购,计划年底扩展至5000家。这速度不只是快,更是一个信号为什么这些知名品牌突然扎堆涌进即时零售?这波变化对我们日常消费到底意味着什么?
据公开报道,美妆巨头屈臣氏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闪电送”,如今已覆盖各大平台。今年618期间,其单日订单接近5万单。快消品、数码产品、新兴社区店也纷纷跟进。数据显示,今年7月,仅淘宝闪购新增品牌数量就比上月翻倍,有400多个电商品牌月成交额突破百万。
即时零售并非新鲜事物。美团2018年便上线了相关服务,但疫情后市场格局加速变化。过去,大型商超和购物中心是主阵地,但随着电商渗透率持续提升,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上下单、线下极速收货。据中国商业联会统计,全国至少38家大型百货2024年关闭,其中运营十年以上的占多数,北京SKP去年销售额也出现明显下滑。
线下压力让品牌不得不寻求新的增长点。从2024年至2029年,即时零售行业预计每年增速约10%,整体规模有望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艾瑞咨询)。面对如此庞大的增量空间,各行各业头部玩家自然不会错过机会。
“入驻即成功”只是表象。在实际操作中,多数传统品牌遭遇线上运营能力短板。据媒体调查,50位传统零售老板中逾半表示刚型时最大难题就是缺乏专业人才与经验。例如珀莱雅近期招聘的高级经理岗位,不仅要求熟悉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还需具备五年以上电商运营背景。这反映出线下门店管理与线上活动策划完全不同——前者依赖客流和现场服务,后者则考验数据分析及平台规则适应力。
除了人力问题,“货”的管理同样关键。一旦多地门店库存无法实时同步,就可能导致消费者体验下降。有专家建议,与平台对接POS系统,实现库存与仓储信息互通,并采用智能补货工具可有效降低断货风险。例如名创优品自建“超级仓”,通过专属库位编码提升找货效率;杭州鲜果壹号则依托数据分析,每次促销前精准选品,提高活动命中率。一些饮料和休闲食品企业针对即时需求推出小规格定制款,如农夫山泉618期间上线350ml瓶装水,更贴户外场景;好想来将冰杯与酒水组成礼盒,在节假日销售表现突出。
内容营销也是突围利器。不少速冻食品企业为加班族或宝妈群体设计夜宵菜单、小份早餐组,通过短视频种草吸引订单。如蓝月亮打造旅行搬家必备清单,并发“速达生活挑战赛”,有效带动用户参与度。这些做法不仅满足个性化需求,也帮助区分线上线下价格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即时零售不是简单的渠道迁移,而是平台与品牌深度协作的新生态。今年二季度京东秒送业务收入激增,日订单突破2500万笔(官方财报),入驻商户超过150万,包括海澜之家等头部服饰企业。同样阿里巴巴高层透露未来三年希望通过闪购实现一万亿交易增量目标。而对于安踏等运动类大牌,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监测,其在美团闪购上的用户购买跑鞋优先选择“即刻送达”比例超过60%。这一现象说明,新渠道不仅载着效率升级,也成为品质保障的新入口——过去以加盟制为主的小微商户,由于进货渠道杂乱容易出现质量隐患,现在由正规连锁和知名厂牌直接供给,有效改善商品稳定性及服务体验。
新兴模式如硬折扣社区店正在借助即时零售快速扩张。例如赵一鸣零食拥有1.5万个实体网点,今年7月淘宝成交额环比增长240%;好想来旗下约5000家门店全部接入在线配送业务,实现连续三个月200%以上订单涨幅。“以新带新”的策略,让整个行业焕发更强活力,对消费者来说,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更丰富、更及时的商品供给,这正逐步改变我们的购物习惯乃至生活方式。
即时零售仍有待完善之处,比如部分地区物流网络尚未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小众产品供应链响应速度有限,以及部分老龄用户对数字化操作存在障碍。由于行业发展迅猛,一些低价拼凑型小卖铺仍存灰色空间,需要加强监管防止劣质商品流通。因此,目前主要适用于城市居民、高频消费类目以及对时间敏感度较高的人群,对于偏远地区或特殊需求人群还需进一步观察其普惠效果。如果你属于经常需要临时采购或者追求便利性的消费族群,可以提前关注所在城市支持的平台类型、多尝试官方旗舰作专区,以规避假冒伪劣风险。同时留意促销活动是否真有优惠而非虚高标价,不要盲目冲动购买,可以利用APP内评价体系筛选口碑较好的供应方作为首选对象。另外,对于涉及健康、安全属性强烈的商品(如母婴用品),建议优先选择经过认证的大型连锁作专区,下单前核查退换政策是否透明可靠,以减少潜在损失。如果你打算尝试新品定制套餐,可考虑先从小包装或试用装开始,再根据个人体验决定是否复购,这样既省钱又降低踩雷概率。不确定区域可以主动联系客服了解配送范围及具体流程,也可关注社交媒体上的真实测评动态获取参考意见。在内容营销方面,如果觉得推荐过于夸张或者套路感重,不妨多比较几款再做决策,用理性视角过滤噱头信息,让每一次消费都变得安心且高效。如果你经营实体门店,希望加入这一赛道,则务必提前梳理自身库存结构,加强团队数字化培训,与主流平台建立稳定沟通机制,同时结本地特色进行差异化创新,有序推进型步伐避免盲目跟风造成资源浪费。从长远来无论作为普通消费者还是创业者,都应密切关注政策走向、新技术应用以及行业标准更新,把握机遇也规避风险,共同推动更加健康透明的新商业环境形成。目前来即时零售已经成为“不进则退”的现实课题,你准备好了吗?
怎么看这事?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