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反映:衡南浦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万昌建设有限公司(下称“万昌建设”)之间的290万元金融借贷纠纷,因双方证据尖锐对立、博弈情节跌宕起伏,成为业界关注焦点。这场看似常规的债务争议,实则暗藏复杂利益纠葛,上演了一出司法对峙下的“证据攻防大戏”。
核心争议:一份《补充还款协议》引发的对立据悉,此次纠纷的核心围绕一份《补充还款协议》展开。衡南浦发村镇银行作为原告,手持盖有印章的该协议,明确主张万昌建设存在290万元借款的延期还款义务。银行方面称,协议中清晰载明借款人因资金周转问题申请债务延期,还款责任“无可辩驳”,这份协议是其追索债务的核心依据。
但万昌建设对此矢口否认,直指这份关键协议是“精心炮制的伪证”,甚至暗示背后可能存在系统性造假行为。其负责人欧某表示,协议上的鉴字画押均非公司真实操作,已申请的笔迹鉴定结果,将成为揭穿协议虚假性的“关键依据”。企业亮“三实”证:从结清到征信全面反驳为佐证自身清白,万昌建设直接亮出三项“实据”,从不同维度对冲银行主张:
• 其一,持有衡南浦发村镇银行亲笔签章的《结清证明》,文件明确载明290万元借款早已结清,直接否定“未还款”的核心指控;
• 其二,提供征信系统查询结果,显示该笔借款还款记录为“零”,无任何逾期或未结清记录,从官方信用体系层面印证债务已了结;
• 其三,出示银行业务系统导出的结清凭证,从银行内部操作流程角度,进一步佐证债务结清的事实。面对这些“实锤”证据,衡南浦发村镇银行并未退让,反而指责万昌建设伪造上述结清材料,双方举证对抗陷入白热化,证据真实性的争议成为案件关键转折点。企业揭“三虚”漏洞:银行证据可信度遭质疑更具戏剧性的是,万昌建设在举证过程中,还揭露了银行方证据中的“三虚”漏洞,进一步动摇《补充还款协议》的可信度:
• 漏洞一,《补充还款协议》原件关键日期处留有6处空白,且这些空白日期是在庭审现场临时补填,这一操作被当场识破后,银行方竟辩称是“领导授意”,被质疑为“奉命造假”;
• 漏洞二,在核心协议存在明显瑕疵的情况下,银行未能提供其他有效佐证材料支撑主张,反而试图转移争议焦点,证据链完整性存疑;
• 漏洞三,银行在追索债务过程中,将万昌建设负责人欧某早已离婚的前儿媳卷入纠纷,冻结其个人银行账户,这一“牵连无关人员”的操作被指既荒唐又不合规,进一步引发外界对银行维权方式的质疑。纠纷之痛:企业经营与家庭生活陷困境这场持续的借贷纠纷,已对万昌建设的正常经营与欧某的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欧某用“如同被压在五行山下”形容当前处境:公司账户遭冻结,300余名员工已两个月未领到薪金;家中17口人陷入经济困境,九旬老母的汤药费、襁褓幼孙的奶粉钱都需靠借贷维持;正值项目投标旺季,公司却因账户冻结“无法正常参与”,这家苦心经营数十年、年纳税逾千万元的企业,正面临“经营停摆”的危机。
目前,该案司法审理仍在推进中。舆论普遍认为,纠纷的症结并非“法理难明”,而是“证据真实性待辨”——若核心证据的真实性无法厘清,不仅会影响案件公正判决,更可能损害公众对金融机构与司法公信力的信任。正如外界评论所言:“这场现实中的债务纠纷,比戏剧更跌宕,也更需要一个清晰的真相。”
综合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