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钱买推特搞星链,你以为只为赚钱,其实他在下一盘大棋

 意昂体育介绍    |      2025-11-22 23:58

很多人一提到埃隆·马斯克,脑子里冒出来的可能就是“世界首富”、“特斯拉电动车”、“能上天的火箭”这些标签。

他花几百亿美元买个社交软件,又砸钱发射上万颗卫星,很多人觉得,这不就是有钱人的生活吗?

折腾来折腾去,最终目的还不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但如果我们真的静下心来琢磨一下他最近几年的大动作,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这位科技界的风云人物,似乎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盘棋的棋盘是整个地球,而棋子,可能就是信息、舆论,甚至是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

他的野心,可能已经超越了商业的范畴,进入了一个更复杂、也更值得我们警惕的领域。

咱们先从他花440亿美元巨款收购推特说起吧。

这笔交易在当时震惊了世界,很多人不理解,一个已经问题缠身的社交平台,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马斯克给出的理由是,他要捍卫“言论自由”。

听起来很高尚,但实际操作起来,味道就变了。

他接手之后,把推特改名为“X”,然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最引人注目的一条,就是解封了大量以前因为发布争议性言论而被封禁的账号,这其中就包括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这一举动,等于是在告诉全世界:在这个平台上,我马斯克,才是规则的最终解释者。

他想让谁说话,谁就能说话;他觉得谁的声音应该被更多人听到,谁的帖子就能获得更多的流量。

这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X平台在全球有数亿活跃用户,是许多国家政客、记者、学者发布观点和获取信息的第一现场。

现在,这个全球性的“在线广场”的“总管理员”,就是马斯克本人。

他拥有超过一亿八千万的粉丝,随便发一句话,就能立刻成为全球媒体的头条。

他不需要像传统政治家那样,挨家挨户去拉选票,也不需要看传统媒体的脸色。

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媒体,他的个人账号就是最有效率的宣传机器。

他可以轻而易举地绕过所有中间环节,直接向他的海量追随者传递他想传递的信息。

这种影响力,已经不是一个普通商人能拥有的了,它更像是一种新型的权力,一种建立在代码和服务器之上的全球话语权。

如果说,掌控X平台只是掌握了发声的“麦克风”,那么马斯克的另一张王牌——“星链”计划,就相当于控制了信息传播的“高速公路”。

“星链”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有未来感,简单来说,就是往天上发射几万颗小型卫星,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网络。

它的初衷是为那些地面网络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提供上网服务,这听起来是一件造福人类的好事。

但是在近几年的俄乌冲突中,“星链”却展现出了它令人不安的另一面。

冲突刚开始的时候,乌克兰的地面通信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整个国家几乎成了一座信息孤岛。

就在这时,马斯克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星链”服务。

这在当时被看作是一种人道主义援助,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乌克兰军队恢复了指挥和通信能力。

乌克兰的无人机操作、前线部队的联络,都开始严重依赖这个来自太空的“天网”。

问题就出在这里,当一个国家的军事命脉被一家私人公司所掌握时,情况就变得非常微妙了。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全世界都捏了一把汗。

根据一些报道披露,乌克兰军方曾计划利用“星链”的信号,引导无人驾驶的舰艇去袭击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舰队。

但马斯克担心这次袭击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冲突升级,甚至导致核战争,于是他私下里下令,关闭了那一块区域的“星链”服务。

结果,乌克兰的无人艇因为失去了信号引导,袭击计划最终失败。

这件事的可怕之处在于,一个美国商人,凭借他自己掌握的技术,单方面做出了一个足以影响一场战争走向的决定。

这种权力,在过去是只有主权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才可能拥有的。

一个商人,未经任何授权,就扮演了“战争仲裁者”的角色,这无疑是对传统国际秩序的一次巨大冲击。

现在,我们把X平台和“星链”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就能明白马斯克的布局有多深远了。

他一只手掌握着全球顶级的舆论平台,可以决定“说什么”和“谁能说”;另一只手掌握着覆盖全球的通信基础设施,可以决定信息“能不能被传递”以及“为谁传递”。

这种对信息内容的生产和物理渠道的“双重控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闭环。

在未来的世界里,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全球公众对某一事件的认知,这种能力,是任何传统强权都难以比拟的。

当然,马斯克也非常懂得如何包装自己的野心。

他很少去和政客们纠缠于具体的税收、医疗或者就业政策,因为这些问题太现实,太容易得罪人。

他更喜欢谈论一些宏大的、充满未来感的话题,比如“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殖民火星”、“我们必须防止人工智能毁灭人类文明”。

这些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口号,却精准地击中了很多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于现实政治的厌倦感。

当人们对眼前的纷争感到失望时,马斯克提供了一个逃离现实的“梦想”。

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为了人类终极命运而奋斗的“技术救世主”,把自己和那些在泥潭里打滚的传统政客彻底区分开来。

这无疑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政治策略,通过兜售“未来”,来收割“现在”的影响力。

马斯克的这些行为,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尤其值得关注和深思。

首先,在一个由美国人绝对控制的全球舆论平台上,我们的声音是否能被公正地听到,我们的形象是否会被刻意地扭曲,这都是一个现实的问号。

其次,“星链”这样的全球通信系统,虽然在民用上带来了便利,但它本质上是一个掌握在美国公司手里的战略性基础设施。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大力发展自己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自己的空间站、铺设自己的通信网络。

这并非是重复建设,而是在未来激烈的大国博弈中,确保我们自己信息命脉安全的“备份”和“保险”。

看懂了马斯克在商业和科技外衣下的真正图谋,我们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到,在未来的世界里,科技的竞争,本质上也是话语权和生存权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