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易道快讯
一台拓竹桌面3D打印机,在肯尼亚的军事演习中,将单架无人机的制造成本从1.8万人民币压到约3600人民币。
当FDM遇上现代战争
先说个数字,英军在"公牛风暴"演习中,用一台拓竹FDM 3D打印机,4小时内就能打印并组装一架FPV攻击无人机,成本只有传统采购的五分之一。
这件事发生在2025年5月的肯尼亚,英军第3营步枪团F连指挥官斯蒂芬·沃茨少校带领团队,在肯尼亚山阴影下的英军训练设施进行了这次实验。
他们用一张迷彩网和一辆陆虎车搭建了临时工作坊,一台野战发电机为拓竹FDM打印机供电。
AM易道认为,在供应链极度脆弱的战场环境下,分布式制造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存必需。
并非所有零件都能打印
让我们聊聊技术实现。
英军使用的是爱丁堡无人机公司的Dirk 5 FPV模型设计文件,这些文件通过邮件发送到肯尼亚,几小时内就完成了首批无人机的打印和组装。
但这里有个关键细节:3D打印只负责机身结构,电池、摄像头和电路板等核心组件仍需皇家电气机械工程师(REME)的技术人员手工安装。
之前的公开报道中,美国空军在内华达州克里奇空军基地曾经也在使用拓竹X1 Carbon系统进行MQ-9收割者无人机的维护培训。
这种桌面级FDM设备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稳定运行,但沃茨少校也提到了局限性:
温度管理是个大问题,过热或过冷都会影响打印质量。
不只是省钱这么简单
1.8万人民币降到3600人民币,这个数字背后的逻辑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
库存成本来说,传统的备件管理需要预测需求、运输、仓储,而3D打印可以实现零库存。
沃茨少校指出,分别运输电子元件、电池和小型弹药比运输整装无人机容器节省大量空间。
其次是时间成本,4小时的制造周期意味着可以根据当天的任务需求定制无人机配置。
沃茨少校的话很直接:如果我是排长在规划任务,我可以现在就打印一些定制FPV,当天就能飞行。
但AM易道必须指出一个现实,这种成本优势建立在批量化基础上。
沃茨少校说,如果制造数百架,经济论证就非常有力。
单架无人机的成本节约并不足以证明整套系统的投资回报。
从乌克兰到美国的3D打印军备竞赛
这不是孤立事件。
乌克兰的Wild Hornets组织运营着一个由我国品牌FDM打印机组成的生产农场,每天能制造100架Sting拦截无人机。
延伸阅读:3D打印:现代战争之王!乌克兰秘密工厂里每23秒诞生一架杀手无人机
这些乌克兰制造的拦截机成本在1,000-5,000美元之间,而俄罗斯的Shahed无人机成本约为35,000美元。
据公开消息Wild Hornets的Sting拦截机已经击落了超过448架敌方无人机,价值16.9亿美元。
这个数字告诉我们,3D打印在现代战争中的价值不仅仅是制造成本,更是整个作战体系的效费比重构。
美国方面也在加速。
圣地亚哥的Firestorm Labs最近获得47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洛克希德马丁风投和新企业联合公司。
延伸阅读:Firestorm斩获4700万美元A轮融资:无人机远征制造让3D打印走向战场边缘
他们的xCell可部署微工厂能在两个20英尺集装箱中实现模块化无人机机体的现场生产。
FDM的能与不能
我们需要冷静看待FDM技术在军用无人机制造中的局限性。
材料限制是第一道门槛。
目前的热塑性塑料虽然能满足FPV无人机的基本结构需求,但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仍存疑问。
FDM技术通过加热和挤出热塑性长丝材料,逐层沉积构建3D物体,但这种工艺对温度控制要求极高。
延伸阅读:当3D打印不再怕热:高温PLA新品全球发布前深度测评
精度问题是第二个挑战。
虽然我国出口的桌面设备在消费级市场表现优异,但军用标准的精度要求可能超出能力范围。
前面提到的温度管理问题实际上反映了FDM技术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挑战。
最关键的是,电子系统仍然无法3D打印。
飞控、传感器、通信模块这些核心组件仍需传统制造和供应链支撑。
这意味着,即便机体制造实现了完全自主,整个系统的独立性仍然有限。
战略意义:分布式制造的军事逻辑
从战略角度看,英军这次实验的意义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制造哲学的转变。
AM易道老生常谈的是,传统的军工制造依赖大型生产基地和复杂供应链,这在和平时期效率很高,但在冲突环境下变成了脆弱环节。
美国国防部2021年发布的增材制造战略明确提出,3D打印能够通过优化AM设计实现国防系统现代化,在前线生产创新解决方案,并通过按需生产备件提高物资准备度。
延伸阅读:深度美国军费预算分析:3D打印真金白银投入持续加码
沃茨少校提到的设想很有意思:
到2026年的公牛风暴演习,他希望建立一个位于前线后方的大型3D打印设施,能够全天候生产无人机,像补给弹药一样定期供应给前线部队。
这种设想背后的逻辑是:将制造能力前置到最接近需求点的位置,最大化响应速度,最小化供应链风险。
当制造能力能够随军队机动部署时,传统的前线-后方、生产-消费边界将变得模糊。
结语:3D打印的军事化,还是军事制造3D打印化?
各国军队3D打印无人机这件事,表面上是军用技术的演进,实质上是制造业本质的回归:
在需要的地方,按需要的量,制造需要的东西。
这种理念在消费级3D打印领域已经验证了商业可行性,现在正在向军用领域渗透。
但真正重要的事情可能在于整个制造生态系统的重构:
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技术培训、维护保障。
尤其是针对3D打印的系统生态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