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国家安全这事儿,离咱们到底有多远?
是不是觉得那是电影里才有的情节,是西装革履的特工们在高科技掩护下斗智斗勇?
跟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八竿子打不着。
可我跟你说个真事儿。
有个人叫黄宇,一个计算机技术员,在某个挺重要的单位上班。按理说,工作体面,技术在手,小日子应该过得不错。
但他不这么想。
他觉得单位搞的末位淘汰制让他很不爽,挣的钱也不够多,心里头憋着一股怨气。这股气没地方撒,就慢慢变了味儿。
怨着怨着,他就动了歪心思。
他想,我手里管着这么多机密文件,这不都是钱吗?
于是,他开始偷偷摸摸地把资料往自己硬盘里拷。一开始可能还有点害怕,后来就彻底麻木了。党政、军事、科技……各种各样的核心机密,他像个仓库保管员一样,分门别类,整理得整整齐齐。
然后,他主动联系了境外的间谍机构。
“我这儿有料,你们要不要?”
对方一听,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就这样,一场肮脏的交易开始了。一份份关系到国家命脉的文件,被他用廉价的方式打包卖了出去。
为了换那点钱,他卖了整整十年。
十年里,他卖了超过15万份资料。
这十年,他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以前抠抠搜搜,突然就变得挥金如土。工作上呢,还是那个吊儿郎当的样子,能力平平,毫不起眼。
一个能力差的人,怎么突然就暴富了?这事儿就透着一股邪门。
终于,他的反常引起了注意。国家安全部门的同志们盯上了他。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个看似普通的“小人物”,竟然是个把国家利益当商品贱卖的巨蠹。
2011年,黄宇被抓了。他的发财梦,到头了。
你可能觉得黄宇只是个例,是他自己人品不行,贪心不足。
没错,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心里的那条缝,被贪婪撑得太大了。
可你想过没有,那只精准叮上来的“苍蝇”,又是谁呢?
这背后,一直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在盯着。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IA,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们就像经验丰富的猎人,最擅长的就是发现并利用人性的弱点。
你爱钱?好,我给你一大笔美金。
你想去美国过好日子?没问题,绿卡给你办好。
你心里有怨气?来,我听你倾诉,帮你“实现人生价值”。
总有一款诱饵,能钓上钩。
黄宇,就是被这种诱饵钓上来的鱼,而且他还不是唯一的一条。
大概在2010年到2012年那段时间,CIA在中国下了血本,靠着这些手段,悄悄织了一张巨大的情报网,网罗了十几个甚至二十个像黄宇这样的线人,分布在各个重要岗位。
他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结果呢?咱们的国家安全部门也不是吃素的。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较量,这张大网被我们撕了个粉碎,那些被拉下水的“内鬼”被一网打尽。
那次交手,让CIA在中国的情报活动倒退了好几年。
你看,偷偷摸摸地策反、收买,这是间谍战里最常见的套路。
但现在,人家有时候连装都懒得装了。
偷东西还算偷偷摸-摸的,更狠的,是人家直接走到你面前,在你家客厅里搞事情。
2019年,香港闹得最凶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当时美国驻港澳总领事馆里有个叫朱莉·伊迪的女人,职位是政治部主管。听上去就是个普通外交官,对吧?
可有人拍到,她在香港一家酒店里,跟黄之锋、罗冠聪那些乱港头目秘密见面。
这事儿一曝光,她的老底就被扒出来了。
这个朱莉·伊迪,根本不是什么普通外交官,而是一个背景复杂的资深情报人员,履历非常“精彩”,在中东多国待过,最擅长的就是搞“颜色革命”和颠覆活动。
一个精通颠覆活动的美国“外交官”,在敏感时期,密会一帮想把香港搞乱的人。
这还用多解释吗?
这就是把“内鬼”直接扶植到前台,从暗地里使坏,变成了明着给你添堵。他们利用合法的外交身份当掩护,干的却是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的勾当。
人的世界是这样,那代码和网络的世界呢?
那条看不见的战线,其实打得更凶。
我们每天都在用手机、电脑,觉得网络世界挺方便的。但你不知道,就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无数次攻击和窃密正在发生。
这可不是哪个黑客小子为了炫技搞的恶作剧。
这是国家级别的、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
前两年,咱们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360公司,联合发布了一个很猛的报告,直接把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老底给揭了。
报告里点名了一个叫“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TAO)的部门,说白了,就是NSA手下最顶尖的黑客部队。
这帮人干了什么呢?
他们搞出了一个叫“电幕行动”的顶级后门程序。啥叫后门?就好比你家门锁得好好的,他却有把万能钥匙,随时都能进来溜达一圈,拿走点东西,你还浑然不觉。
这个“电幕”,就被植入到了我们国家很多关键部门的服务器里。政府、大学、科研机构……都是他们的目标。
他们用这个“后门”,在中国网络世界里潜伏了十几年,偷走了海量的敏感数据。
这就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数字战争。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后背有点发凉?
有藏在身边的“黄宇”,有公开搞事的“外交官”,还有在网络里横行的黑客大军……这天罗地网,防不胜防啊。
我们怎么办?
别急。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自古就是这个理儿。
国家当然有准备。
法律上,咱们在2014年就出台了《反间谍法》,到了2023年又进行了修订。新版的法律,把“间谍行为”的定义范围扩大了,说得更清楚,也给了国安部门更大的权限。以前有些模糊地带不好管的,现在都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手里家伙更硬了。
行动上,国安部门的同志们可一直没闲着。时不时你就能看到新闻,说又破获了某某重大间谍案,抓到了潜伏在国防军工单位的间谍。每一次抓捕,都是对那些黑手的迎头痛击。
技术上,咱们自己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也在不断升级,防火墙越来越高,越来越智能,有效拦截了无数次网络攻击。
当然,光靠专业人士还不够。
更重要的,是咱们每个人心里都得绷紧这根弦。
国家安全,听着很大,其实就藏在一些小事里。一份来路不明的调查问卷,一个莫名其妙的搭讪,一次看似无意的网络点击,背后都可能有坑。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真正的战场,或许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认知里、每一次不经意的点击和每一次人性的选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