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的郑州,那可真是“咸鱼翻身式”出圈。前脚刚还在吐槽,郑州除了猪蹄汤和烩面,没一丁点新鲜玩意——后脚,“砰”的一声,郑州航空港区直接扔出个号称“全地形全球首批”的大型赛车场。说实话,听到投资五十个亿,336亩地,什么越野、涉水、露营一个都不落,脑袋瓜子差点给我转晕这阵仗,是要把郑州按在地图上摁着摩擦摩擦地位吗?敢情咱中原老乡一天到晚不钻地铁口、也不扎堆万达,直接原地变身赛车场飙车达人了?别眨眼,我们来扒一扒,这场大手笔到底想炒热“车轮上的郑州”,还是要一不小心,把巨大投资转头打了水漂,成了网红一阵风。
郑州这波操作,直接让“赛车场”摇身一变,快成了香饽饽。你品品,现在的大都市哪家不是又想科技感又要烟火气?但赛车场玩“全地形+娱乐+旅游+社交”,这脑洞属实称得上离谱plus之前的赛车场,大家都是看看国际赛事、拍拍照片,顶多当VIP看看飙车而已。可新项目,把越野、涉水、沙坡这些在荒郊野岭才能玩的项目,通通搬进工业园区,妥妥的“全家桶”套餐。商家说白了就三件事把所有会花钱的项目一锅端,把本地游做成全域旅游,把汽车文化玩成消费爆款。可问题又来了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原城市,真的能把“玩车”玩成自己的专属标签?还是只是在凑“体验经济”的热闹?
只说硬核“基建狂魔”这一块,郑州真不是闹着玩的。早些年经开区就有个四公里多的国际赛车场,那会儿不少老铁就说,嗓子都快喊冒烟了也忘不掉在那飙车的爽。但这次移师航空港区——地方宽裕,新材料产业园、比亚迪厂区全配套。别以为这只是比亚迪的事儿,郑州其实是在琢磨,怎么把“汽车运动”跟城市旅游、地产、商业以及未来汽车产业一股脑捆一起。你看配套赛车学校、汽车主题街、汽车展销、职业教育,全都想到了,活脱脱一个“车轮上的迪士尼”。
业内人士说了,这叫“体验营销”原来买车,就跟去超市挑白菜似的,看看价格讲讲价。直接端上试驾、越野、涉水一条龙服务,买车跟搓麻将一样得过把瘾,成交率自然蹭蹭往上涨。更绝的还在后头,组团来赛车,外地车友、周边城市、长三角甚至京津冀,都能被大交通网吸过来。表面上是场地赛、露营地,暗地里是一手拉活,就等住民宿、吃烩面、逛改装店,让钱袋子彻底鼓起来。
但凡事总有两面,老百姓总要问句大实话这玩意真能让郑州火成“汽车灵魂城”?还是又一个“前半年热、后半年凉”的套路?
现实,是一碗冷水。别光看前期火热,真要说起来,这种赛车场对普通咱老百姓来说,仍有不小的距离感。不是说你会开车、喜欢越野,就能随便进来飙两圈的——大部分场馆高门槛、票价并不便宜,体验项目也是锦上添花、谈不上雪中送炭。更别说很多家庭主妇老爷们直接一句“吃饱了撑的”,兴趣寥寥。去年那“迪空间”,虽说新鲜,可火了几个月,大家拍照发抖音的热潮一过,照样冷清得像图书馆。放眼全国,前几年一波“飙车热”,多少赛车场成了蚊子馆,几百万扔进水里,后期维护都靠爱发电,你要说不担心,怕是有点开玩笑。
还有人杠起来郑州这地方,别说赛车,就是打个顺风球、下馆子都容易堵成一锅粥。赛车场建起来了,后续交通、停车、管理一堆问题,你要是真遇着节假日人山人海,保不齐就成大型“堵车演习基地”,体验感一下子掉成负数。真喜欢越野、露营,咱家大河南地广地阔,好山好水多了去了,干嘛非得花大钱进园区飙车?有这买门票的钱,还不如爷几个自驾去嵩山脚下、伊河湿地撸串踩泥巴,省心多了。
更有人担心,所谓汽车主题产业,最后又成了地产商抄地盘的挡箭牌前期炒热,后期房价涨,苦的还是想换房、租房的老百姓。这种套路,听着不陌生吧?
可你以为故事就这样泼冷水到底?还真未必。现在的市场,讲究一个“反向折腾”,谁把用户圈得死死的,谁就能笑到最后。郑州新赛车场想明白了,光玩高端那是死路一条,关键在于亲民。亲子区、平民赛道日、一站式服务,全都成了他们的主打歌。试想一下,昔日赛车“贵族”们的专属地盘突然大门敞开,市民周末带着娃飙一圈(当然是安全体验版),三五好友搞个自驾活动,吃喝玩乐一条龙,下车就拍照,抖音、视频号分分钟转发疯传。谁说普通人不能进赛车场当主角?有资金、有脑袋瓜子的企业,能不能用“折购票体验”、搭配城市联动活动、乃至做成“城市嘉年华”的生活空间?虽然现在只是蓝图,但郑州本地的年轻人、周边城市自驾游客,光是这批人流就是底气。
城市高质量发展,各种产业集群已经让郑州尝过甜头。航空港区这波操作其实有点像“拉萨河畔看大雁,别样城市造地标”。大项目引活水,科技、文旅、商业跟着做生态。说句实话,未来中国的大型赛车场会不会真迎来蓬勃爆发,就看谁把“跨界混搭+持续创新”这两个轮胎胎压打得足。郑州新赛车场既能做赛道,也能做会展、培训、试驾、娱乐,看似啥都不专,实际是“全科医生”,遇上风口,那可是刮一车飞天的流量飓风。
你还别不信眼下这套路,前些年滑雪热,室内滑雪场开得飞起;露营热潮一来,各大营地“一票难求”;自驾旅游、露营、亲子体验混搭,郑州新赛车场做了个全家桶,既能圈内生意,也能圈层流量——只要动脑,不难做出新高度。
但别高兴太早。大项目常犯的“通病”是开张时锣鼓喧天,运营起来人走茶凉。你别看现在讨论得火爆,真要是没有持续的大型赛事、车友节日、主题派对、城市联动,过了最初的新鲜劲儿,问题就会出来。最怕就是变成那种“上半年花头多、下半年冷风吹”的网红遗址。场地空着、维护成本高、企业不痛不痒,加大宣传烧钱,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热闹只是一阵风。
甚至还有意外变数经济下行、消费缩水,很多家庭消费理性,旅个游都要“按斤称”,哪有那么多钱每周进园子飙车?万一场地门票价格虚高、服务不到位、体验形式老套——就算场地再牛,也挡不住老百姓用脚投票。别到时候,地方领导满怀希望,企业规划天花乱坠,结果群众一个字“冷”。这对整个汽车文化、城市文旅生态,其实都是难题。
更何况,郑州毕竟是内陆腹地,靠“赛车+露营+越野”把国内游客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吸过来,难度也真不小。年轻群体愿意折腾、刷视频,真要让中年44大妈、外地大叔在赛车场里乐得“笑出猪叫”,还得绞尽脑汁,不能盲目抄作业、只靠一时噱头。
分歧反倒愈加明朗有人觉得马上就能出圈,有人暗自冷笑说再牛不过“东风吹,战鼓擂”的年年新项目、年年见遗憾。这股风能吹多久,全靠后续花样能不能翻得高。
老实讲,郑州这场“赛车场+全地形+生活方式”的组合拳,表面看是把先进理念和巨资投资玩了个遍,实则烧的是“烤串铁签教大家创业”的赤诚热情。官方一句“体验营销”,企业一声“生活方式”,听起来个个曙光万丈,这年头光靠喊口号可不顶事。
你说投资50亿搞赛车场,啥都想搞,露营喝酒,越野漂移。夸一句,这脑袋瓜绝对接着地气,手腕子贼利索。但我要是个郑州老百姓,心里也忍不住犯嘀咕都说要带火城市、带旺产业,可半年前刚火起来的网红奶茶店,现在都闭店打卡,何况这赛车场?
再想想郑州人口本来就不少,交通、配套再牛,真落地就怕成了“只热闹半年”的大型景观。想常青,就得持续创新,烧脑做服务,骗爆出口号顶个锤子用?,华丽没落地就是空把式。真希望这场投资能把郑州“飙”进汽车运动新纪元,而不是让赛车场再多一座“拍照留念冷清馆”。
嚯,您说了半天,这赛车场是郑州的“城市发动机”,还是一阵风卷个气球?真能让咱老百姓下班不逛商场、直接到赛车场来个晚霞飙车,还是最后变成商家、地产业自嗨的高大上秀场?老铁们,这购票飙车+露营主旋律,你是会扫码进圈,还是隔岸观火,内心默念一句“服了”?欢迎来杠一杠,留言说说你站哪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