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公司扎堆定增,科技企业“输血”,A股新动向值得关注
A股市场又有新故事,连着好几家热门公司密集官宣定增,引发了不少股民的关注。最让人感兴趣的,还得数科技板块的小伙伴们。
先说寒武纪,9月9日晚间拿到了证监会的批复。简单点说,这是监管部门点头同意他们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时间上还给足了12个月。
同一晚,光迅科技也放出消息:要向特定投资者定增最高35亿元,用来建算力中心、搞光链接新技术,还要补充点流动资金。
再往前一天,中芯国际直接亮出大动作:计划以每股74.2元的售价,通过定增方式收购旗下公司全部股权,实现控股。这步棋背后,其实就是对核心产业链的再布局。
其实,今年整个A股定增市场也开始活络起来。数据显示,截止7月底,已经有76家公司实施定增,融资总额突破6600亿元,规模比去年直接翻了好几番。
这里头的门道,值得咱细品。所谓上市公司定增,其实就像饭店老板觉得钱不够想扩张了,又不想简单借银行的钱。于是喊上新老顾客大家入个股“合个伙”,凑一笔资金,但不用还本,唯一代价就是“分点股权”。
对科技公司来说,这是救急更是长远布局。造芯片、搞,前期烧钱速度堪比水龙头开闸,还得不断招人、做研发。定增最适合科技企业“输血”。有人一出手,钱和资源都进来了。特别是引入大的战略投资机构,这些“大腿”不仅有钱,还能带来渠道、技术和人脉,为企业快速成长加了保险。
从国家政策层面再看,也没闲着。眼下,科技创新类企业处在投入期,需要大把烧钱。政府的钱要分配到更多领域,也有财政压力。通过上市公司市场化融资,不仅能帮企业降杠杆,还能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实现多方共赢。
不过,定增也挑市场环境。大盘回暖,股价高,愿意参与的资金就多。反之,银行类等破净股(股价比净资产还低),想增发都没人买账。投资者宁愿去市场上捡便宜,也不搭理“高价新股”。
这背后反映出两点:其一,只有股市走暖才能让融资渠道活跃,为企业和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难怪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支持一直很坚决。其二,优质股票破净成常态,既显示市场还有低估机会,也督促公司优化管理,提高市值表现。
科技企业定增不断,既是新一轮创新驱动的信号,也是大资金看好产业未来的体现。那位股友,你会参与这场“股东众筹”么?还是觉得现在股价还值得等一等?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