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物资加速运往中国,俄“向东看”的目光长远,中方应慎重对待

 新闻动态    |      2025-08-24 02:57

战斗民族要是开始搞起战略转移的花样,咱中国要咋应对这波合作项目呢?

美国还在琢磨该咋整新一轮制裁俄罗斯呢,这时候中俄早就手拉手合作起来了。有媒体说:只要普京乐意,世界的重心就会一直往东边偏。确实是这么回事——俄罗斯的战略物资正加快往中国运呢。

那俄罗斯接下来还继续坚持“向东看”,这会给中俄带来啥呢?

据媒体说,俄罗斯出口中心总经理韦罗妮卡·尼基申娜讲,估计到2025年末,中俄之间贸易额会创下新成绩。

不少人对中俄紧密合作感到惊讶,其实这场堪称世纪大搬运的开端,能追溯到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那阵寒冬。当时西方制裁,俄罗斯像被冰封住,却猛然发觉自家后院藏着破局关键。随后,他们就把西伯利亚的铜矿、远东的油气田,还有乌拉尔山的化肥厂等都挖掘出来,找中国谈合作。

2024年贸易数据表明,俄罗斯往咱中国出口的铜矿石猛增了26%,铝制品也涨了25%。这一年,中俄贸易总额达到2448亿美元,跟2021年比,差不多翻了1.6倍。俄罗斯被西方限制后,对咱中国的天然气出口增加了25%,原油出口金额有624亿美元。

莫斯科的决策者可不傻,他们心里明白,要是不跟美元脱钩,那就永远没话语权。

所以呢,欧洲客户要是提出用卢布结算,咱中国伙伴早就把人民币和数字货币钱包准备好了;德国还在为北溪管道事儿犹豫不决的时候,“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正按每天2亿立方米的流量输送能源呢。

这么看,这场物资转移可不是俄罗斯被西方压得受不了,搞的清仓大甩卖,而是普京智囊团拿大宗商品当杠杆,推动远东开发这个千年大计呢。

从贝加尔湖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那一片港口,经现代化改造的铁路网,把运输时间缩短了四成。咱中国搞基建超厉害,完全能给俄罗斯“向东看”铺条专用铁路。

普京在东方的策略,可比国外媒体想的有条理多了。

2016年跟东盟合作,2022年东方经济论坛启动招商,2024年哈尔滨中俄博览会亮相,这一步步就像是俄罗斯对东部开发投入信心的开场曲。

眼下最值得盼的就是“远东大开发”,这可是中俄合作难得一遇的好机会。

中国东北缺个出海口,俄罗斯远东基建和人才不足。双方合作不是单纯拿资源换投资,也不是老套的地缘竞争,而是搞出了中国出技术、俄罗斯出资源,一起开拓东北亚市场的合作模式。

得说一下,如今成果已经挺多了。

眼下,远东那片地方,中俄一起建的智能农场群拔地而起;曾经的边境哨所没了,龙江大桥上货车排起长队;还有未来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马上要引发能源方面的大变革……

在中美俄这几个大国的博弈局势里,普京把平衡的本事发挥得相当厉害。

在跟美国打交道这事上,俄罗斯一直秉持“你爱咋制裁咋制裁,我照卖资源不误”的实在态度。这态度说白了就是“谁也不会跟钱和好处过不去”,而且经济本就是合作的根基嘛。

但得注意,经济合作确实是两国关系的基础,不过中美俄这三国关系也能从历史里找到借鉴的地方。

俄罗斯和普京当下选的是“向东看”,这其实也是克宫被美西方制裁后没办法才做的。可要是普京不在克宫的核心位置了,俄罗斯又冒出个像“叶利钦”那样的领导人,这“向东看”会不会就彻底搞不下去了?

要知道,俄媒早就报道过:2024年俄罗斯往中国出口油气,占比超过了28%,这里面有个让人担忧的事儿。啥事儿呢?就是中国买家在管道油气价格谈判上有话语权,可莫斯科的财政预算又特别依赖能源收入。

2023年谈天然气价格的时候,“卖家眼巴巴数钱,买家硬气砍价”这种不正常关系可太明显了。中石油一提要改定价公式,俄气谈判的人就连夜改了11版合同草稿。

这么看,在中国这儿热热闹闹开展的合作,让俄方有些人不满意了。

就这样,2025年哈萨克斯坦铀矿招标的时候,这种看似各干各、实则争地盘的较量达到了顶峰。中核集团跟俄原子能公司投标,两边报价神奇地差了刚好3个小数点。

站在2025年往回看,这场搞了十多年的东方战略转变,早就不只是地缘政治那点事儿了。但国与国打交道向来不是稳得很,中国跟俄罗斯交往也得小心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