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几位重量级领导人这次真是跑得够快。
英国的斯塔默、法国的马克龙、德国的梅尔茨,干脆把手头的行程全砍了,直飞华盛顿。
目的很直接,就是不让二月份那一幕重演——当时特朗普和普京的“亲密时光”让欧洲一整圈人心惊胆战。
这一次,他们要亲眼盯着,免得乌克兰的问题被单独“处理”了。
泽连斯基的出场也换了模式。
他脱下军绿色T恤,穿上了西装,还带来了给梅拉尼娅的信——是他妻子奥列娜写的,提到那两万名被带往俄罗斯的乌克兰儿童。
显然,他是为了迎合特朗普那一套重视礼仪的审美。
现场的气氛,从一开始就和以往很不一样。
外交味更浓,冲突味反倒淡了。
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记者面前,都很小心地避开了“冲撞点”,尤其是最容易引爆争议的北约问题。
当被问到乌克兰会不会加入北约时,特朗普直接模糊处理,说一切还没定,要和欧洲人先聊聊。
这种话,放在他过去的风格里算是“温柔”了。
泽连斯基也配合,没有在记者会当场逼他表态。
更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的下一句话。
他说,如果有和平协议,美国会为乌克兰提供“非常好的安全保障”,而且强调“会有很多帮助”。
欧洲人一听,这简直像是“突破”——因为这意味着美国不会完全甩手。
当然,细问下去,发现里面的水分不小。
特朗普说第一道防线是欧洲,美国帮着兜底,但不会真的派兵,更多是情报、侦察和大额军火交易。
可这比他以前那种“普京会守规矩”或者“因为有美国矿产利益所以不会打”之类的轻飘表态,已经实在不少了。
这番话,克里姆林宫自然是听得清清楚楚。
他们立即再次放话,重申老立场:不接受任何北约部队参战。
但泽连斯基还是很满意这次一对一的结果,称之为“最好的一次会晤”。
特朗普显然在试图推动下一步。
他直接当着欧洲人在场的情况下,中断和他们的会谈,给普京打了个四十分钟的电话。
芬兰总统斯塔布后来透露,这是协调好的试探,看普京有没有兴趣和泽连斯基单聊。
俄罗斯那边,乌沙科夫表态,普京感谢特朗普在阿拉斯加的会面,也支持继续搞直接谈判。
如果顺利,还可能很快安排三方会谈——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坐在一张桌子上。
只不过,这种事俄罗斯随时可能半路加条件。
俄外交部已经提前放警告,不接受任何带北约标签的军事特遣队进乌克兰,说这会带来“难以预测的后果”。
从措辞看,普京并不觉得特朗普会完全扔掉这个想法。
更让莫斯科膈应的,是特朗普赞同泽连斯基的立场:领土问题的讨论必须以当前战线为起点。
这意味着,不会去换掉现有前线,让俄罗斯获得整个顿巴斯的“堡垒带”。
普京的盘算就是要把这些暂时没拿下的区域收入囊中,但特朗普没给他台阶。
特朗普当时说:“我们还需要讨论可能的领土调整,同时考虑到目前的接触线。现在的战线很清楚,谈判立场说实话很遗憾。”
这话,等于判了普京的提案死缓。
欧洲各国对特朗普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梅尔茨就公开说,接下来的过程会更复杂。
马克龙来之前也放话,他不相信普京真要和平,只是想逼乌克兰接受俄罗斯的条件。
英国官员给出评价,说离真正的和平还差得远。
但他们注意到一点,这一次西方至少是站在一边了,美国没有重回二月份那种偏普京的状态。
对普京来说,这是个不太好受的日子。
而在会谈开始之前,没人敢打包票,事情会这样发展。
毕竟,特朗普这次不仅按住了北约话题,还扔出了一个模糊但有分量的安全承诺——这种操作,让场上的局势多了一丝不可预测。
下一步会怎么走,不光看乌克兰和俄罗斯,还得看特朗普自己会不会在风向上再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