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这座依水而建的城市,地下管网如同人体的血管,承担着雨水排放、污水输送的重要功能。然而,随着使用年限增长和极端天气影响,管道渗漏、淤泥堵塞等问题时有发生,水下封堵作业成为保障管网畅通的关键技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的“隐形卫士”,专业的水下封堵团队正用技术与责任守护着地下安全。
襄阳地处汉江中游,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城市地下水位较高,尤其在雨季来临前,管道内积水作业风险陡增。传统封堵方式多依赖人工潜水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作业人员体力透支、突发状况应对不足等隐患。近年来,当地企业引入新型液压封堵设备和非开挖技术,通过CCTV管道机器人排查缺陷位置,结合高分子材料快速封堵技术,实现了“精准定位、微创施工”的作业目标。这种技术革新不仅将单条管道封堵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缩短至2小时,还能有效避免对周边路面和建筑的破坏。
水下封堵作业看似简单,实则是技术与经验的双重考验。以汉江某排污管道抢修为例,专业团队首先通过声呐探测确定管道破损点为3处,其中2处位于水流速度达1.2米/秒的深水区。作业人员采用“双气囊封堵+速凝水泥填充”工艺,先利用特制橡胶气囊在管道内形成密封隔离带,再注入高流动性水泥进行固化。值得注意的是,施工前需提前3天监测水位变化,根据水流速度调整封堵压力,同时配备应急排水泵应对突发涌水。这种“动态监测+多重防护”的作业流程,确保了在复杂水文条件下的施工安全。
随着城市发展,水下封堵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目前襄阳部分市政单位已试点应用AI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历史封堵案例,为作业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同时,环保型封堵材料的研发也取得突破,新型可降解封堵剂在完成使命后可自然分解,避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封堵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更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作为城市安全的守护者,水下封堵从业者用专业与坚守,让每一条地下管道都成为守护城市的“安心线”,为襄阳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