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留中国人突破87万,吃住医疗够用吗?还回得来吗?

 意昂体育介绍    |      2025-08-08 17:56

东京池袋的街头,老王正忙着给刚出锅的煎饼果子刷酱。

他抬头看了眼排队的顾客,十个人里有八个说着带各地方言的中国话。

"好家伙,这哪是在日本,简直跟老家早市一个样!"老王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腔,手上的铲子翻得飞快。

日本法务省最新数据显示,在日中国人已经突破87万大关。这个数字比去年多了整整5万,增长速度比老王摊煎饼的手速还快。东京都内每走五百米就能遇见一家中华料理店,池袋站附近的中餐馆已经卷到"一条街五家麻辣烫"的地步。来自河南的小李在居酒屋打工,他打趣道:"现在东京的中国人比富士山的樱花还多,再过几年怕是得用亿当单位了。"

这些漂洋过海来的中国人主要分三类:留学生、打工者和技术人才。早稻田大学的经济系教室里,中国留学生能占半壁江山。"日本大学的学费比欧美便宜一半,申请还不用考托福,这不是白给的留学机会嘛!"正在读研的小林边说边往嘴里塞了个肉包子。她周围坐着的同学里,十个有六个和她一样来自中国。

餐饮行业更是中国人的天下。横滨中华街的老字号餐馆里,从厨师到服务员清一色都是中国面孔。来自四川的老陈在东京开了家火锅店,生意好到天天排队。"日本人对麻辣火锅又爱又怕,一边擤鼻涕一边往锅里下肉,那场面笑死个人。"老陈说着往锅里加了把花椒,辣得隔壁桌的日本客人直灌啤酒。

不过在日本打工也没想象中那么美好。在建筑工地干活的老王算过一笔账:"东京时薪看着高,可扣完房租水电,剩下的钱还不够买两斤和牛。"他指着六叠大小的出租屋说:"这鸽子笼一个月要五千块人民币,搁老家都能租个三室一厅了。"

日本社会对突然涌入的外国人态度很微妙。便利店店员山田小姐坦言:"中国人工作确实卖力,就是太爱扎堆。"她工作的便利店附近新开了三家中国物产店,"现在连酱油都分日本版和中国版,货架都快摆不下了。"银座某高级寿司店的老师傅更直接:"这些年中国客人多了是好事,可他们总要求把芥末放酱油里搅和,这吃法简直糟蹋东西。"

医疗教育资源也开始吃紧。大阪某公立小学的教务主任发现,今年新生里有四分之一是中国孩子。"日语班早就满员了,现在上课得配翻译。"而东京某医院的预约挂号系统显示,妇科门诊要排到三个月后。"中国孕产妇太多了,"护士一边整理病历一边叹气,"产房都快改成中文服务了。"

有趣的是,选择归化日本的中国人也在增加。在IT公司当程序员的张先生去年换了日本护照,回国探亲时被老同学调侃:"现在该叫你'张桑'了吧?"他苦笑着摇头:"孩子在日本长大,连中文都说不利索,回国上学都成问题。"

相比之下,在华的日本人数量持续走低,十二年连降后已经不足十万。上海日料店的老板佐藤先生发现,周围的日本老乡越来越少。"去年还有二十多家日料店,今年关了一半。"他望着空荡荡的店面说,"现在中国人开的'伪日料'反而更受欢迎,用的都是本地食材,价格只有我们的一半。"

这种人口流动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日本的老龄化严重到便利店都在用七八十岁的老人打工,而中国年轻人又面临就业难。"国内考研比考清华还难,来日本留学反而成了捷径。"正在准备修士考试的小刘说。他周围的中国同学里,十个有八个打算毕业后留在日本工作。

历史问题就像房间里的大象,谁都知道存在但都假装没看见。神户南京町的老华侨王爷爷还记得,二十年前开店时总有人来捣乱。"现在年轻人不在乎这些了,"他看着店里挤满的日本客人说,"他们更关心抖音上又出了什么新滤镜。"

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准。日本政府计划到2030年引进更多外劳,而中国的就业形势一时半会也好不起来。在东京某中文学校教书的李老师发现,最近报名的中国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娃在日本长大,中文说得跟日语一个调调,"她笑着模仿学生奇怪的发音,"管包子叫'マントウ',饺子说成'ギョーザ',听着可乐呵了。"

夜幕降临,池袋的中华料理店亮起霓虹灯。老王收拾着煎饼摊,盘算着下个月要不要把老婆孩子接过来。"老家是回不去了,"他望着满街的中国招牌喃喃自语,"在这儿好歹能混口饭吃。"远处新开的奶茶店门口排着长队,清一色都是年轻的中国面孔,叽叽喳喳的乡音在东京的夜空下格外响亮。

这篇文章就是想把快乐和正能量传达出去,没什么低俗或者不好的引导哈,如果有侵权情况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