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洛佳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儿子,但他在冲突中的行为却像个混蛋。 ”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这句充满私人情绪的批评,如今成了俄乌博弈中的标志性注脚。
就在三天前,这位曾视泽连斯基如子的政治家,却因乌克兰总统公开拒绝中国担任安全保障国的言论,罕见撂下重话:“没有中国的安全保障,世界任何地方都难实现和平! ”
泽连斯基的拒绝来得干脆利落。
8月21日面对欧美记者镜头时,他直指中国“没有资格”担任乌克兰的安全担保者:“我们不需要那些从未帮助乌克兰的国家!”
他列出的三条理由看似掷地有声:中国未阻止2022年战争爆发、通过无人机市场援助俄罗斯、甚至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中“毫无作为”。
但事实核查让这些指控漏洞百出。
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的签字国里根本没有中国——当年是美国、俄罗斯和英国承诺保护放弃核武器的乌克兰,而中国仅声明“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至于无人机问题,中国早在2023年7月就出台禁令,严控民用无人机流向战场,连乌克兰副总理都承认前线使用的中国无人机全是民用改装版。
更矛盾的是经济现实。
战争爆发至今,中国进口了乌克兰23%的粮食出口,成为基辅财政的重要输血渠道。
当泽连斯基指责中国“从未帮助”时,这些真金白银的贸易数据显得格外刺眼。
卢卡申科的愤怒并非空穴来风。
他在8月22日的发言中罕见使用了威胁性语言:“泽连斯基喋喋不休前应该多思考一下。”
随后他披露了一个惊人细节:曾有军事顾问建议用高精度“榛树”导弹轰炸泽连斯基办公室,但普京否决了这个计划。
这番表态被解读为赤裸裸的警告——如果泽连斯基继续阻挠和平进程,俄罗斯可能选择“解决人而非解决问题”。
昔日“父子情谊”彻底撕裂的背后,是卢卡申科对泽连斯基战略短视的彻底失望。
泽连斯基的突然转向藏着政治交易。
就在他拒绝中国担保的前三天,华盛顿传来消息:乌克兰与美国达成千亿美元军购协议,换取战后安全保障。
但这份协议暗藏附加条款——排除未提供军援的国家参与战后重建。
这意味着泽连斯基必须配合西方将中国挡在门外。
俄罗斯提议中国入局同样是精心算计。
拉夫罗夫公开主张联合国五常共同担保时,特别强调“必须有中立国平衡西方影响”。
俄方专家私下说得更直白:中国的参与能阻止西方国家在乌克兰“一手遮天”。
当俄乌在顿巴斯27%控制区僵持不下时,普京需要中国这个变量打破西方围堵。
战场上的消耗战仍在撕扯双方神经。
乌克兰特种部队刚公布袭击俄北方集团军副司令阿巴切夫的视频,导致这位将军截肢保命。
而俄军今年已折损多名高级将领,从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莫斯卡利克中将,到海军副司令古德科夫少将,鲜血不断浇灌着仇恨的种子。
停火谈判的核心障碍始终未变。
普京坚持要求乌军完全撤出顿巴斯,泽连斯基则拒绝承认任何领土变更。
特朗普提议的“朝韩式缓冲区”方案遭乌克兰断然否决,领土问题成了双方跨不过的深渊。
中国在这场风暴中保持着微妙平衡。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泽连斯基言论时,仅重申“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的既定方针。
中方从未主动要求担任担保国,却通过三个维度维系着战略定力:政治上不承认克里米亚属俄、经济上维持乌农产品进口、军事上严控两用物资出口。
这种平衡源于清醒的自我定位。
当美俄在阿拉斯加峰会角力、英法争论出兵规模、乌克兰向西方“表忠”时,中国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博弈——将俄罗斯打折原油源源不断输入能源仓库。
8月以来每日7.5万桶乌拉尔原油的进口量,既是市场行为,也是地缘表态。
卢卡申科的警告正在国际社会引发回响。
“没有中国谈何和平”的质问,撕开了当前僵局的本质:当五常中的四国深陷代理人战争时,唯一具备中立信誉的大国被刻意排斥,和平进程注定步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