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天空下,71架战机冲破云层。2000人齐刷刷忙碌着,他们握紧拳头,一次又一次模拟核弹装载。一场代号“坚定正午”的核演习开始了。北约14国的联手行动,场面煞有介事,却又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窒息感。核武器的幽灵并未真正出现,这只是一次“模拟”。可模拟有什么大不同呢?多一个按钮的按下,或少一声命令的转发,这场排练就会成灾。演习,真的是演习吗?
负责北约核政策的官员急忙撇清责任:“这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与现实事件无关。”话音刚落,美国却火急火燎宣布,要给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还计划解除对乌的限制——允许其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如此高调的挑衅,北约想无关都难。耳听核弹咿咿呀呀的“训练曲”,眼看俄乌冲突持续胶着,谁会相信西方嘴里的“无害”?躲过问句,绕过事实,洋溢着官腔的北约官员真可谓装模作样的高手。
核安全的剧本已经写好,导演权却悄悄从美国转到了荷兰手里。这种任务权限的下放,是北约在分散权力还是隐秘谋划?滕建群进一步点破画皮,欧洲国家不再只是客场观众,而是走向前台,跃跃欲试着当起未来核剧的大主演。荷兰上演的这一幕,将核冲突转向北欧与东欧,似乎为核战争的舞台选择了更寒冷的背景。
冷?不只是地理的寒冷。人的冷漠、防备、盲目,这才是真正的低温。北约选择在北欧演习,似乎早已将这片土地定为未来核冲突的热点。俄罗斯无人机的频频攻击,更加剧了欧洲国家对核战争的焦虑。那些玻璃窗后,翻阅报纸的普通人,又何尝不是在自己的角落里心神不宁地想:这场未燃的核战,是否有一天会送到自己家门前来敲敲门?
看热闹的人多,担心的人更多。想得远的人,想得更深。核战准备的步调越来越细化,北约将核弹运输和装载的流程练得炉火纯青。14国联手,也不过是争抢未来战争里的战术核武器布阵权。战术核武器,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而成为一种越来越可能摆上桌面的工具。工具的意义从未简单。一旦使用,不论是谁先按下按钮,一场失控的噩梦都将无处躲藏。
俄罗斯早已在白俄罗斯部署了战术核武器,北约则忙着筹备自己的押宝。双方在核力量的异常展示中,比拼得赤裸裸。滕建群如此直白地撕开这局面:俄乌冲突久拖不不决时,战术核武器的实际使用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大。局势的僵持,让战争的底盘向危险滑去。北约与俄罗斯的“核博弈”从未停止。说白了,这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威慑战术”,不过是一次“演练”,一场可能失控的危险舞台。
现实的调色盘里没有假画。这场核演习,是一场看得见却无法躲避的阴影。北约国家怀着怎的动力去模拟核威胁?又会在怎样的小算盘下将争斗升级?无论是飞机轰然起飞的瞬间,还是核弹被偷偷运输至未知地点的流程,这一场场凌乱中的精准,都让人胆寒。空中飞行的战机不会流泪,地面行走的人却无法无视。这场演习的背后,是更深的黑暗,是更重的迷失,是关于人类生死之门的那一点点未知。
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每个人心头:这不是战争,却也不是和平。那么,这又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