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是怎么上位的?

 意昂体育介绍    |      2025-10-26 23:12

有一说一,这俩人的眉眼是不是还挺像的?

说起陈诚,都会说他是“小委员长”国府二号人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你说这句话对吧,其实在大陆的时候,陈诚压根就排不上号。

要说这话不对吧,在台湾确实是这么回事儿的。

今天讲讲陈诚是怎么上位的,捎带着把北伐前后,国党那点鸡毛事儿讲一下。

大家看完就会明白,什么理想不理想,主义不主义的,都没有个工作实在。

陈诚是浙江人,是蒋哥的大乡党。

他不是一开始就搭上蒋哥这条线的。

他首先要感谢的是他老爹陈希文。

原因并不是他爹给了他生命这些屁话。

陈希文有个同科秀才叫杜持。

因为这个老杜,陈诚才搞定了保定军校的文凭。

拿到了一张入场券。

我们反复的说过,云南讲武堂是简配的保定军校,黄埔是减配的云南讲武堂。

保定军校以前叫北洋速成武备学堂,袁世凯搞的。

袁世凯的小弟,大部分都是这个速成学堂出来的。

不是里边的老师就是里边的学生。

后来的蒋哥搞黄埔的时候,就抄袁世凯的作业。

因为北洋武备学堂有往日本送人学习的传统,送到日本的学生大部分去了日本士官学校。

所以民国时期军界存在一条鄙视链。

鄙视链的顶端是士大的,士大的看不起保定的。

保定的看不起云南讲武堂的,云南讲武堂看不上黄埔军校的。

黄埔军校的看不上除云南讲武堂之外各省讲武堂的。

省讲武堂的看不上没上过学的泥腿子的。

能去日本的毕竟是少数。

没看就连蒋哥去日本也只是上了两年的预科就灰溜溜的回来了吗?

所以民国的军界高层基本上就是保定的这帮校友在把持。

保定军校一共搞了九期。

北洋武备学堂以及保定军校前几期毕业的把北洋政府有限的坑位占了个七七八八。

后边毕业的几期没事儿干,只好去广州找大炮。

孙先生刚好在广州把旗子立了起来,恰好也需要人,那就来呗。

蒋哥、顾祝同、薛岳、叶挺都是这么回事。

毕业太晚的陈诚甚至在孙先生这都没有谋到个什么好差事。

毕竟他是八期的,保定军校一共才办了九期。

大家看出来了吧,保定军校毕业早的大部分都跟着北洋政府混,毕竟还有位置。

后边毕业晚的没捞到好位置的去广州找了孙先生。

孙先生要搞黄埔军校,这帮保定军校刚毕业的就去黄埔当了教官。

北伐的时候,这帮跑到南方来的学弟带着学生兵从南干到北,一路收割自己的学长。

解放战争的时候,这帮学生兵带着谁也看不上的泥腿子收割了自己的黄埔教官。

这么看来,都在玩下克上的把戏,为啥?

因为中国有句古话,叫乱拳打死老师傅。

打来打去还是那帮人,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我们接着聊陈诚。

陈诚他爹是个小学老师,一共有四个孩子,陈诚是长子。

陈诚15岁高小毕业之后,由于家庭条件差,他爹的意思是不要上学了,进厂打螺丝贴补家用吧。

颇有犟驴精神的陈诚瞒着老陈去考了师范。

原因嘛,是因为当时师范免费。

陈诚师范毕业之后,想当个小学老师。

但是当时师范又不包分配,大家又都穷,既没特岗也没招教的,这事儿就没搞定。

家里混不下去就跑到了杭州。

在一个体育培训班搞了一个月混了个体校的文凭。

手拿师范、体育双文凭的陈诚在杭州愣是没找到像样的工作。

当时的杭州又不是现在的杭州,要是当时有直播,在教培机构的直播间表演个倒立也算是物尽其用。

找不到工作的陈诚在西湖瞎溜达的时候,听说他爹的兄弟伙杜持在杭州当选国会议员,准备这几天就去北京。

没啥好门路的陈诚拎着两瓶自己磨的香油就找到了杜持,说自己想去保定军校,世叔能不能帮个忙?

对于杜持来说也不是多大点事儿,随口就答应了。

结果考试的时候出了差子,陈诚的成绩不但比较差,个子也太矮不达标。

当时又没高铁,好不容易到了,总不好意思再让陈诚回去。

杜持就又替陈诚找了找关系,让陈诚勉强入了学。

要是没有杜持,陈诚自然也上不成保定军校。

入场卷都没有,那来的机会成为后来的小委员长?

上了保定军校之后,陈诚需要感谢的第二个人出现了,他的名字叫邓演达。

邓演达这个人不得了,是国民党元老,孙先生早期的军事干才,保定六期的,陈诚学长。

北伐的时候是国军的政治部主任,如果廖仲恺是国民党左派老大,邓演达最起码排前三。

邓演达后来成立了第三党拉着一帮黄埔的和蒋哥对着干,把蒋哥干的不要不要的。

跟现在的学校一样,当时保定军校也有见习期。

陈诚见习的时候被分到了浙江老家。

见习结束的时候,陈诚就想留在浙江,毕竟本乡本土的。

陈诚再次通过他老爹的关系找到了在杭州干警察厅长的同乡夏超。

这个夏超没老杜耿直,虽然没直接拒绝,但是不停的打哈哈,就是不给句痛快话。

找了几次夏超后,陈诚觉得走夏超这条线多半够呛,就琢磨着想其他路子。

但凡夏超耿直点,估计也没后边的那些事儿了,小个子陈诚在杭州当个小警察也挺好。

刚好这个时候,邓演达从广州到上海接孙先生回广州。

孙先生准备到广州建新军,就让邓演达给他摇人。

邓演达是六期的,陈诚是八期的。

按照保定军校两年的学制,陈诚入学的时候,邓演达刚好毕业。

两个人按道理应该没有多少交集。

巧的是,邓演达毕业后留校当教官了。

所以邓演达和陈诚不光是校友还是师生。

走夏超门路没走通的陈诚,就跟邓演达一块到了广州。

到广州后,邓演达去给孙先生当了保安头子,陈诚跟着过去干了保安。

他们的编制放在了新建粤军第一师第三团,陈诚是连长,营长是严重,团长是邓演达。

当时新建粤军是孙先生唯一可控的武装,虽然陈诚当时只是一个连长,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就是那只站在风口上的“猪”。

黄埔军校成立的时候,邓演达去干了训练部副部长兼学生队总队。

严重干了战术教官兼学生队副总队。

小弟陈诚没地方安排只好去了办公厅侯差。

陈诚去了办公厅自然少不了和校领导见面。

但是这并不是陈诚和蒋哥第一次见面。

早在1923年的时候,陈诚跟着粤军去干桂军的沈鸿英的时候,胸部中弹受伤,在医院治疗。

当时蒋哥是大元帅府的参谋长,作为领导到医院慰问。

小个子陈诚被当作伤病代表和蒋哥说了几句话。

所以蒋哥对陈诚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不坏的。

命运的齿轮转动到蒋哥和陈诚再次见面的时候,陈诚的第三个贵人出现了。

有一说一,蒋哥干校长的时候,还是比较称职的。

经常早上起床,到操场巡视,督促学生晨操,晚上查寝,巡视风纪。

就跟现在的高三班主任一样。

有次陈诚难得找几个朋友喝酒,一不留神喝了个通宵,回到军校的时候天都快亮了。

想着回去睡觉十有八九会被校长收拾,索性就不睡了,在单杠前撸铁。

没多久,化身印度阿三的蒋校长拎了根棍子出现了。

从这个时候,两个人半生的合作,共同的奋斗,后来的反目开始了。

蒋哥看着面前有点熟悉的小个子,问了小他十岁的陈诚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和工作经历。

当听到这个小个子说自己是浙江人时,蒋哥的眼睛一亮。

蒋哥回去之后和严重喝酒,说你手下有一个叫陈诚的,怎么样?

严重能埋汰自己的小弟吗?

只是被领导注意上了还不够,你要表现出来你能行才可以。

打惠州的时候,这个契机出现了。

惠州号称是天险,说是宋朝之后就没被攻破过。

但是这次在苏联人送过来的新式大炮面前,都是扯淡。

甭管啥,那都不好使,在新式大炮面前一样给你轰的像烂布片。

忘了交代了,由于陈诚在保定军校是炮科的,苏联的新式大炮送来之后就没在办公厅混日子了,去干了炮兵连长。

惠州城下,陈诚是大炮是撸的虎虎生威。

陈诚在后边撸炮,黄埔学生兵拿着三十块大洋组成的敢死队在前边冲。

第一个冲上城头的就是后来在东北打败永健的陈明仁,城墙下督战的是周主任。

谁能想到 1948年刚干上东北行辕主任的陈诚上任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撸了刚打败永健的陈明仁。

结果永健再次打四平,不到一天时间就拿下了四平.

因为这事儿陈诚差点没被蒋哥给骂死。

说是后边开会,有人在会场上直接喊出来杀陈诚、泄民愤的虎狼之词。

我们接着聊惠州城下撸炮的陈诚。

攻城的时候由于四团的团长阵亡,蒋哥亲自到炮团督战。

领导来了,小弟当然要表现,陈连长亲自来了三发。

第一发在城墙上干了个窟窿、第二发摧毁守军机枪工事、第三发正中目标。

老头子一高兴赏钱400,陈连长提拔为炮兵营长。

打完惠州,广州这地界,孙先生开始说了算了,然后就是北伐。

北伐期间,对于陈诚来说没啥好讲的。

毕竟前边的仗基本上都是粤军的第四军和桂军的第七军打的。

没看李宗仁带着人干到长沙的时候,蒋哥还没出广州吗?

学生兵是打一仗败一仗,好不容易打下了南昌,还闹出来了个南昌城头嫖娼的梗。

虽然一直打败仗,陈诚倒是没啥影响,炮兵嘛,离得远,打不过可以跑。

北伐期间,陈诚先是干了一段时间参谋,后来新成立了补充一师,老上司严重去干了师长,陈诚也捞了个团长干。

前边说了,陈诚是站在风口的那头“猪”,四一二就是属于陈诚的风口。

四一二后,蒋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把严重的那个师调到南京,当卫戍部队。

部队正要开拔的时候,严重的好大哥邓演达在武汉通电反对蒋哥。

邓演达这么一搞,严重的这个卫戍司令铁定是干不成了。

蒋哥看上了小自己十岁的浙江老乡陈诚。

蒋哥把严重拎过来说严师长听说你身体不好,你的副师长陈诚怎么样?

领导都这么说了,严重除了说陈副师长棒棒的,还能怎么办?

刚好虚岁30的陈诚干上了21师的师长。

孙传芳打南京的时候,卫戍部队用上了。

好死不死的是陈诚胃病犯了,就让手下抬着他去前线指挥战斗。

结果嘛还好,拿下了栖霞山。

仗虽然打赢了,但是陈诚emo了。

因为何应钦以陈诚坐轿上阵,不成体统为由,把陈诚的师长给撸了。

大家肯定会问,何应钦、陈诚、蒋哥他们不是一伙的吗?

为啥要干陈诚?

有个说法是,陈诚办了手下一个团长,这个团长是士大的。

前边也说了,士大一贯是看不上保定和黄埔的。

何应钦在蒋哥这边是士大的头牌,要给自己的小弟撑腰。

再一个,当时何应钦和李宗仁不是把蒋哥鼓捣下野了嘛,他不得收拾蒋的小弟吗?

从这开始,何应钦和陈诚斗了几十年。

其实后边何应钦和陈诚斗多多少少也有点蒋哥的意思。

国民党这边的派系,多的羊熊,什么粤系、桂系、阎系、冯系的。

就连蒋哥自己这边也有CC、黄埔、政学、军统、中统的。

黄埔这一系还能再分成土木系和何应钦系。

蒋哥这边搞成这样的局面,完全是自己作的。

刚开始二陈管党和特务,蒋哥不放心,就让戴笠另起炉灶搞了个军统。

特务这边有戴笠这边制衡了,党这块,他自己又扶持张群、杨永泰、熊式辉弄了个政学系。

何应钦是黄埔头牌,之前还背刺过他,蒋哥怎么可能放心?

就搞出来个陈诚给何应钦打擂台。

蒋哥重新上台后,怎么可能亏待自己的小弟。

就让陈诚干了首都警卫司令,下辖三个警卫团,另外还有两个宪兵团、两个炮兵团归他指挥。

什么是嫡系,这就是嫡系。

别人一个师只有三个团,有的只有两个,陈诚这货一下搂了7个团。

北伐结束后,蒋哥这边的部队改编成了六个师。

陈诚是这六分之一,干上了十一师师长。

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国军五大主力之首“土木系”上线了。

“十一”不就是“土”嘛,这个十一师后来又整编成了十八军,“十八”不是一个“木”嘛,土木系,就这么来的。

陈诚自然也就这么成了土木系的带头大哥。

这个十一师就是陈诚戎马一生的起家部队。

小五千字了,就不往下写了,再写成长篇了。

一直到陈诚当上十八军军长,他的军事能力实话实说,有那么点一言难尽。

可圈可点的就是惠州城下撸的三炮,再一个就是南京干孙传芳。

但是架不住老大支持呀,要钱给钱,要枪给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