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没了,下周的美国CPI也要没了,美联储12月还能闭眼降息吗?深度解析政府停摆背后的财富洗牌

 意昂体育介绍    |      2025-11-24 09:53

就在美国政府停摆一个多月后,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还是发生了,美联储可能要被逼成"瞎子"。 原本应该在本周公布的10月非农就业报告已经"消失",现在连下周的重头戏10月CPI也岌岌可危。

美国劳工统计局不仅推迟发布报告,甚至直接暂停了线下数据收集工作。

这意味着,美联储12月要不要降息这个价值万亿的问题,可能要在一片漆黑中做决定。

这场闹剧要从10月1日说起。那天起,美国联邦政府正式停摆,谁也不曾想到,这场政治博弈会直接掐断经济数据的命脉。

最先遭殃的是就业报告,9月份的非农数据好歹在停摆前挤了出来,显示失业率升到了4.3%。 但10月份的数据? 直接石沉大海。

更让人揪心的是通胀数据。 按照原计划,10月份的CPI报告本该在下周亮相。 但彭博社爆料,劳工统计局不仅推迟发布,连线下数据收集都停了。 市场普遍猜测,10月份的CPI报告很可能彻底"流产"。

你可能会问,缺两个数据而已,有那么严重吗? 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无所谓,但对美联储来说,这相当于医生在没有任何检查报告的情况下给病人开刀。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过,他们的决策完全"依赖数据"。 现在数据断了,12月的降息决策顿时成了无米之炊。

麻烦的是,美联储内部早就分裂成了两派。 一边是以理事沃勒为首的鸽派,他们最担心就业市场,认为应该继续降息给经济上保险。

另一边是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等鹰派,他们觉得通胀还在高位,降息太冒险。 10月底的议息会议上,甚至出现了罕见的两票反对,这是2019年以来的头一遭。

现在好了,数据一断,两派更可以各说各话。 鸽派会说,看不到数据正好说明要谨慎,万一下半年就业市场继续恶化呢? 鹰派则反驳,没有数据证明通胀受控,凭什么降息?这场争论注定要变成一场混战。

美联储官员们也不是完全束手无策。他们开始盯上各种替代指标。 比如私营机构的就业调查显示,10月份企业裁员超过15万人,是20多年来同期最高。

消费者信心指数也跌到了2022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 克利夫兰联储的模型甚至预测,10月CPI可能和9月差不多,都是3%。

但这些替代品终究不是官方数据。 就像用手机导航代替专业地图,偶尔用用还行,真要靠它走长途,心里总是没底。 特别是通胀数据,私营机构很难全面覆盖,权威性也差一截。

美国银行的分析师们做了个推演,把各种可能性都摆上了台面。 如果政府在11月底前重开,美联储最多只能看到一份9月份的就业报告。

这份"过时"的数据,估计说服力有限。要是停摆在11月初结束,能赶上发布9月和10月两份报告,情况就复杂多了。 万一失业率还维持在4.3%,那些主张暂停降息的官员就有了底气。

最理想的情况是政府马上重开,这样在12月会议前能看到9月、10月甚至11月三份完整的就业报告。

美国银行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如果11月失业率冲到4.5%或更高,降息基本没跑;要是还卡在4.3%或更低,按兵不动的可能性就很大。 要是刚好卡在中间值4.4%,那就要看鲍威尔怎么权衡了。

不过这些都是假设。 现实是,政府停摆还在继续,两党僵局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美联储官员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密切关注每一位同僚的公开讲话。

下周,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等人都要露面,他们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市场拿着放大镜解读。

这场数据荒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 财政部长贝森特估计,停摆每周让美国经济付出150亿美元的代价。

安永的预测相对保守,但也认为每周会拖累GDP增长70亿美元。 更严重的是信心打击,全球投资者都在看着美国政治失灵的笑话。

鲍威尔在10月降息后特意强调,12月降息"并非板上钉钉"。 这话现在听起来更像是一语成谶。

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已经从一周前的超过90%,猛降到现在的63%左右。 投资者们显然读懂了信号:在一片漆黑中,美联储这脚油门,怕是没那么好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