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70多天的宗馥莉,终于回到了娃哈哈。
自7月被三名自称“同父异母弟妹”的人在香港和杭州两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割21亿美元信托及股权以来,这位娃哈哈的新掌门人就几乎从公众视野中隐退。
有人说她去了美国,也有人传她在香港。直到8月25日,她才悄然返杭。
而这一切,似乎并没有打乱她的节奏。
“我的定海神针,就是坚持做自己。”在早前唯一一次接受《财经》的专访中,她这样说,“以前我是怎样的,现在还是怎样,不会因为风波改变方向。”
这不是一句空话。过去这一年,她所经历的,远比外界想象的更加残酷。
2024年2月,父亲宗庆后去世,她接过权杖,但等待她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质疑、诉讼、家族内斗和国资流失的负面声音。
她一度辞职,又强势回归。
紧接着,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撤裁部门、关停工厂、更换经销商、强制转签合同至她控制的宏胜集团……
老员工的心,被她“伤”了。
有人成立维权委员会,告她“掏空娃哈哈”。
而在股权层面,一场更隐蔽的战斗早已打响——2018年,娃哈哈以3倍价格回购了全部员工股,转为仅享受分红的“干股”,而如今,职工持股会仅剩宗馥莉一人。
但这还不算完。
7月,三名自称宗庆后子女的原告突然出现,要求平分29.4%的股权,并冻结她名下18亿美元资产。
几乎同时,香港法院裁定:禁止她动用相关账户资金,并须披露完整账目。
而杭州的官司,还要等DNA鉴定。
即便如此,她仍在布局。
4月,她低调现身昆明,巡店、交流,被网友称赞“太平易近人”。
而线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打响:天猫“娃哈哈旗舰店”突然更名为“同源康食品专营店”——背后控制人,正是与家族纠纷密切相关的杜建英。
但很快,新店铺由宗馥莉关联公司接手。
更狠的是线下。年初以来,娃哈哈陆续关停18家分厂,而这些工厂多数与“同父异母弟妹”宗继昌、宗婕莉有关。
一边是官司缠身,一边是铁腕调整。
她不解释,只行动。
“企业不是属于某一个人,它属于所有在这里努力的人。”她说。
但她也不避讳权力:“现在我拥有了更完整的决策权和话语权,责任更大,但我必须扛稳。”
很多人质疑她2024年娃哈哈营收冲上700亿元是“靠父亲离世带来的短暂关注”,她也坦然承认:“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但她更看重的是长期成长,“今年的表现可能不及去年,但我不悲观。”
她不喜欢“宗馥莉时代”这个词,但她正在书写自己的规则。
她改革渠道,动刀曾让娃哈哈成功的联销体;她调整产品,不追求噱头而追求健康可靠;她精简组织,强调“能上能下、以贡献说话”。
有人说她太强硬,有人说她不懂人情。但她说,这只是一场“职业化升级”。而她一手带大的宏胜集团,也不是娃哈哈的对手,而是“同一生态里的两个支点”。
面对二代接班的问题,她说不存在“要不要接”的选择题,只有“怎么接”的必答题。“既要接住好的部分,也要接住不那么完美的部分。”
如今,她从风波中重返岗位。身后是市值5281亿港元的农夫山泉,面前是尚未平息的家族纷争和法律诉讼。
但她似乎早已下定决心:
“无论外界如何喧嚣,企业要走远靠的是脚踏实地,而不是情绪起伏。我唯一的方式,就是稳扎稳打。”
她不会改变方向。哪怕浪再大。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